2025-10-13

张佩佩工作日志10.13

今天带领学生学习了“估测距离”这一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培养他们的估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课堂反馈和学生的参与情况来看,整体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加深了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更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估测距离的基本方法。教材中提供了三种不同的估测思路:以步长为标准、以行走时间为参照、以及借助公交站点进行推算。这些方法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共鸣。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这些方法,让他们理解“确定一个标准”是进行估测的关键第一步。例如,有学生提出:“我的一步大约是40厘米,从教室到校门口走了120步,那距离就大约是48米。”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运用了乘法计算,更在实践中理解了“单位累加”的估测思想。

为了深化理解,我组织了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如何估计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想法多样:有的通过数路灯杆(每两根约30米),有的凭借乘坐公交车的站数,还有的利用已知的建筑物作为参照。这样的交流,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估测策略,让他们认识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路径,开阔了数学视野。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对基本的长度单位(如1米、500米)缺乏清晰的表象认识,导致他们的估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例如,有学生估计校园宽达2千米,这显然是对“千米”这个单位缺乏感性认知。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设计更多体验活动,如“走一走10米需要几步”、“手拉手感受10米的长度”等,帮助学生建立更牢固的长度单位观念。

最后,我布置了“估测校园长和宽”的实践作业,鼓励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方法去实地验证。将课堂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带着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这正是本次教学的核心目标。

回顾整堂课,学生兴趣浓厚,在估一估、量一量、说一说的过程中,知识得以内化,能力得以提升。未来,我将继续设计更多此类生活化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应用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吾日三省吾身 教育生活寻“美”: 1.办公桌上的这盘绿萝,前两天蔫儿了,扒开藤蔓,泥草干瘪了,赶紧将洗手盘里的杂水...
    难得清明阅读 18评论 0 1
  • 【有为艺体 立本成人】凝聚智慧 共话成长——艺体实验中学道法科组风采展示 凝聚智慧 共话成长 同仁艺体实验中学道法...
    娴荇儿阅读 16评论 0 0
  • 刘富臻10.13 下了几天的雨,今天终于见到了久违的太阳。星期一,上午一节数学课,给学生讲评上个星期五做的试卷。 ...
    bca4d1f2004c阅读 29评论 0 0
  • 一个老师评论每天要回答200-400个问题。惊呆我了。学生的问题不会变少,但是有90%都是一些接近性问题或停止思考...
    李小岩lxy阅读 31评论 0 0
  • 今天又是一个人包班上课,中午吃饭时我再次问校长,我们班数学老师的到底怎么安排的。校长还是那个车轱辘话,但我关心的是...
    心有灵犀J阅读 694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