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当我们处在不同的环境中,接触到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决定。曾经问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读Phd?跟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当年毕业进入的不是高校,估计都不会再有这样的念头,人生之路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
上周来到了大马,缓慢的进度让自己见导师有一定的压力,问自己: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害怕导师批评自己?导师好像从来没有批评过我。害怕导师觉得这个学生不行?是有这样的原因。总怕导师觉得这个学生太笨了。自己还是更过的活在别人的评价中,“他我”比“本我”看的更重要。“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更值得去关注。所以,就算很慢的进度,就算这个学生有点笨,就算被导师真的批了,又能怎样?——不会怎样。
去年在大马,周围的人都在讨论怎么过CE,这次来大家的话题切换到了有没有交GS41A,有没有交GS15A,发了几篇论文了?是啊,这一年,大家都在路上,去奔赴自己的目标。说实话,我确实有一些心慌,慌什么呢?在慌自己能不能快点提交,在慌自己的论文该从哪个角度切入去写,在慌自己落后。的确,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可是,慌有用吗?——没用。那就不如把这时间用在研究怎么能更好的写好论文,方法都有哪些?多读文献,多思考,多写,这个过程没有人能够替代,只有自己一天天去积累。所以,按照自己的进度来吧,接受自己现在的情况,往前走。
昨天和几位同伴聊起最近的换签进度,不免有点担忧自己的进度。可是,换签进度是自己能把控的吗?除了按时提交材料,能做的就是等待了。那就等待吧,目前摆在面前好多件事情,这件事情暂时无法去做的时候,就先去做另外一件,反正,你做别的事情也是过一天,你不做别的事情,在那里焦虑的时候,也是一天。那就做事情吧。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事情,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情。
回到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要读PHD?这一段旅程让我按下了工作的暂停键,读了更多的书,遇见了更多的人,见识了更大的世界,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找自己,做自己想做的、喜欢做的事情。这也许就是最大的意义吧,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