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寄出的信

AIGC创作

林小满第十三次修改了辞职信。

窗外的雨敲打着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将城市模糊成一片灰蒙蒙的水彩。她盯着电脑屏幕上那几行简短的字,手指在键盘上悬停良久,最终还是按下了删除键。

三十岁,广告公司总监,年薪百万,在上海拥有自己的公寓——在大多数人眼中,她是成功的代名词。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份成功背后是无数个失眠的夜晚、日渐稀疏的头发和一片荒芜的个人生活。

手机震动起来,是母亲。林小满犹豫了一下,还是接听了。

“小满,这周末你爸生日,你能回来吗?”母亲的声音里带着小心翼翼的期待。

“妈,我最近有个大项目,可能...”她揉了揉太阳穴,感觉一阵头痛袭来。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没关系,工作要紧。你爸就是念叨着想你了。”

挂断电话后,林小满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她已经两年没有回老家了。每次不是因为这个项目就是那个会议,总之有无数个“正当”理由。

桌上的相框里,是十年前和父母在老家门前的合影。照片上的她笑得没心没肺,而如今,连她自己都快认不出那个女孩了。

深夜十一点,林小满终于离开公司。雨水打湿了她的风衣,她却浑然不觉。回到空荡荡的公寓,她机械性地加热了一份速食意面,然后坐在落地窗前,看着窗外依旧灯火通明的城市。

就在她漫无目的地刷着手机时,一条推送消息吸引了她的注意:“知名作家苏雨新书《未寄出的信》今日发布,讲述母女之间的情感救赎。”

苏雨。这个名字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林小满记忆的闸门。

二十年前,她是林小满的语文老师,也是她文学路上的引路人。是苏雨第一个发现她的写作天赋,是苏雨在她那篇《我的妈妈》上批注“你有成为作家的潜质”,是苏雨送给她第一本精装笔记本,告诉她:“用文字记录生活,生活会回赠你惊喜。”

林小满几乎没有犹豫,立刻下单购买了这本电子书。

翻开第一章,她就愣住了。小说讲述的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女儿与母亲之间的隔阂与和解,情节与她的经历惊人地相似。随着阅读的深入,她的心跳越来越快——小说中的细节,那些只有她自己知道的细节,怎么会出现在这本书里?

那个女儿小时候害怕打雷,母亲总是坐在她床边轻声哼唱童谣;那个女儿第一次写作获奖,母亲偷偷把剪报压在玻璃板下,逢人就炫耀;那个女儿离家去大城市发展,母亲在车站偷偷抹泪...

林小满的手开始颤抖。她跳过章节,直接翻到书的最后部分,那里附有作者简介和苏雨的照片。

照片上的女人优雅从容,眼角虽有细纹,但那双眼睛依然明亮如昔。简介写道:“苏雨,本名苏明珍,曾任教于江州一中,后专职写作。《未寄出的信》是她的半自传体小说,献给所有在爱中迷失又找回彼此的人。”

苏明珍。林小满的母亲的名字。

她的手机从手中滑落,在地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整个世界仿佛在瞬间静止,只剩下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和她震耳欲聋的心跳。

她重新捡起手机,颤抖着拨通了母亲的号码。

“妈,”她的声音哽咽,“苏雨...是你吗?”

电话那头是长久的沉默,然后传来母亲轻柔的回应:“小满,你看到那本书了。”

“为什么?为什么不告诉我?”

“妈妈只是想...用你教我的方式,告诉你一些难以启齿的话。”

林小满的眼泪无声地滑落。她想起多年前,母亲总是对她写的每一篇文章充满兴趣,而她却总是以“你不懂”为由拒绝分享。她想起自己曾经嘲笑母亲看的肥皂剧,却从未发现母亲眼中闪过的失落。

“书里的那封信...”林小满哽咽着问,“是真的吗?”

“真的。它就放在你的旧房间里,那个装着你童年物品的盒子里。”

林小满没有挂断电话,她一边听着母亲的呼吸声,一边订了最早一班回江州的高铁票。

第二天清晨,雨停了。林小满破天荒地请了假,拖着行李箱直奔高铁站。三个小时的车程中,她一遍又一遍地重读《未寄出的信》中的片段,每读一次,心就痛一次。

她终于明白,那些她以为母亲永远不会懂的情感,那些她以为只有自己才能体会的孤独,母亲全都懂,全都体会过。

高铁到站时,林小满几乎是跑着出站的。她一眼就看见了站在接站口的母亲——她瘦了,也老了,但站姿依然挺拔,手中紧紧握着一把伞,尽管雨已经停了。

“妈。”林小满轻唤一声,扑进母亲怀里。这个拥抱,迟到了整整十年。

母亲轻轻拍着她的背,就像小时候哄她睡觉那样。“回家吧,你爸做了你最爱吃的糖醋排骨。”

老家的一切似乎都没有变。门前那棵老槐树依然枝繁叶茂,院子里的茉莉花依然散发着熟悉的香气,她的房间依然一尘不染,仿佛她昨天才刚刚离开。

林小满径直走向书桌下的那个旧纸箱。打开箱盖,童年记忆扑面而来:发黄的奖状、幼稚的图画、褪色的手工作品...而在箱子的最底层,她找到了那个淡蓝色的信封。

信封上工工整整地写着:“致我亲爱的小满”。

她小心翼翼地打开信封,取出那封已经泛黄的信纸。母亲娟秀的字迹跃然纸上:

“亲爱的小满:

当你读到这封信时,应该已经长大成人了。妈妈不知道那时的你会是什么样子,但相信你一定成为了你想成为的人。

昨天,你又一次因为写作的事情和我争吵。你说我不懂你的梦想,不懂文字对你的意义。那一刻,妈妈的心很痛,不是因为你顶撞我,而是因为我意识到,我可能正在失去你。

小满,妈妈怎么会不懂呢?我也曾年轻过,也曾有过自己的梦想。在你这个年纪,我偷偷写诗,向报社投稿,虽然从未被录用,但那段追逐梦想的日子,至今仍然是我最珍贵的回忆。

后来有了你,我的梦想就变成了你。看你一点点长大,听你咿呀学语,陪你识字读书,这些平凡的时刻,组成了妈妈最满足的人生。

你常说,要去更大的世界看看。妈妈支持你,只是希望你记得,无论你走得多远,飞得多高,家里永远有一盏灯为你亮着,永远有一个人在以你不知道的方式,默默为你骄傲。

爱你的妈妈

2005年6月12日”

信纸从林小满手中飘落,她泣不成声。原来,母亲一直都懂,只是她用错了方式表达;原来,她所以为的隔阂,不过是两个不善于表达爱的人之间的误会。

“妈,”她转身抱住不知何时站在门口的母亲,“对不起...”

母亲轻轻擦去她的眼泪:“傻孩子,妈妈从来就没有怪过你。”

那天晚上,林小满和父母聊到很晚。她第一次听母亲讲述年轻时的文学梦,第一次听父亲坦言对她独自在外打拼的担忧,也是第一次发现,父母鬓角的白发已经那么多了。

深夜,林小满躺在床上,重新打开笔记本电脑。这一次,她没有写辞职信,而是开始写一个全新的故事——一个关于理解和爱的故事。

一周后,林小满回到上海,但这次她的心境完全不同。她依然努力工作,但不再无休止地加班;她依然追求成功,但不再以此作为衡量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

每个月,她都会抽时间回老家看望父母。而每个周末的晚上,她都会和母亲视频通话,讨论彼此的写作进展——母亲在准备新书,而她终于开始创作那部搁置已久的长篇小说。

半年后,林小满的作品发表了,题目就叫《未说出口的爱》。在扉页上,她写道:“献给母亲,是您教会我,最深的爱往往藏在最平凡的日子里。”

新书发布会上,有读者问她是什么促使她写下这个故事。

林小满看着台下微笑的母亲,轻声回答:“是一封从未寄出的信,和一个终于被听见的呼唤。”

那一刻,她与母亲的目光在空中交汇,无需言语,所有的理解与爱意已在其中。

发布会结束后,林小满挽着母亲的手臂走在上海的街头。晚风轻柔,灯火阑珊。

“妈,谢谢你没有放弃理解我。”她说。

母亲拍拍她的手:“妈妈也要谢谢你,终于愿意被理解。”

她们相视而笑,继续向前走去。前方的路还很长,但这一次,她们将并肩同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林小满的童年像是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纱,生活的色彩在她的眼中黯淡无光。她出生在一个并不缺钱的家庭,父母经营着一家规...
    2799c34bb302阅读 559评论 0 0
  • 梅雨季的上海总是湿漉漉的,程叙站在便利店门口,望着玻璃上蜿蜒的雨痕,忽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同样潮湿的夏天。那时他还是...
    阿赞坤娜阅读 681评论 0 4
  • 台风过后的第一个清晨,露水在供销社的灰瓦上凝成串,顺着瓦当的缺口往下滴。我站在二楼的窗边数水滴,第一滴砸在青石板上...
    残花泪阅读 606评论 0 3
  • 蝉鸣声撕开六月的清晨时,我正蹲在教室后门的冬青丛旁,指甲缝里嵌满泥土。透过叶片的缝隙,能看见林深抱着作业本从走廊尽...
    阿赞坤娜阅读 35评论 0 2
  • 窗外的雨声淅淅沥沥,像是天空也在为这个夜晚伴奏。陈明坐在书桌前,手中捏着一封泛黄的信,指尖轻抚过那些已经有些模糊的...
    猫街小巷浅时光阅读 43评论 0 3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