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 “坚持真实”,还是困在 “能力陷阱” 里?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明明想在职场更进一步,却总被 “我不擅长这个”“这不是我风格” 的想法困住?《能力陷阱》第四章,撕开了成年人世界里一个扎心真相 —— 很多人不是败给了能力,而是困在了 “坚持真实” 的执念里。
一、“坚持真实”,可能是最大的自我设限
小林是公司里公认的 “技术大神”,代码写得又快又好,同事们都喊他 “林哥”。可晋升机会来了,需要带团队、做管理,他却直摇头:“我性格内向,不适合跟人打交道,管理这事我干不了。”
这像不像生活中的你?习惯了在舒适区当 “专家”,把 “真实的自己” 和 “擅长的事” 画等号。但《能力陷阱》提醒我们:你以为的 “真实自我”,可能只是过去的经验堆砌出的 “惯性人设”。就像小林,他把 “技术强” 等同于 “不会管理”,却忘了人是会成长的,“真实” 也该是流动的,而非一成不变的枷锁。
二、随机应变,不是 “装”,是自我进化
相反,小雯的故事让人眼前一亮。她本是行政岗,按部就班做着考勤、订会议室。但她没把自己框死,主动跟市场部学策划、帮销售部做数据分析。后来公司拓展新业务,需要一个 “懂流程又能搞创新” 的人,小雯成了不二人选。
有人说她 “变来变去不像自己”,可小雯明白:随机应变不是 “伪装”,而是用新体验拓展 “自我” 的边界。就像一棵树,不能只在熟悉的土壤里长,要把根伸向不同的养分,才能枝繁叶茂。
三、跳出陷阱,试试这两步
第一步:给 “真实” 松绑
别把 “我是谁” 和 “我会什么” 强行绑定。你可以是 “爱写方案的人”,也能是 “正在学做视频的人”;可以是 “内向的技术宅”,也能是 “试着带团队的新手管理者”。“真实” 不是固定标签,而是你不断探索的过程。
第二步:用 “新行动” 刷新自我
每天花 10 分钟做件 “不擅长但好奇” 的事:学个简单的 PPT 动画、跟不同部门的同事聊聊天、读一本跨界的书。这些微小的 “随机应变”,会像水滴石穿,慢慢重塑你的能力版图。
别让 “坚持真实” 变成画地为牢的借口。人生不是在 “保持原样” 和 “彻底颠覆” 里二选一,而是在一次次 “试试新可能” 中,活成更开阔的自己。毕竟,真正的 “真实”,是有勇气说:“我现在这样,但我还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