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車心居士

今天的生日蜡烛为我点亮时,是母亲缺席的第二十五个生日,也是母亲教会我成为母亲的第十九年。
青春年少时的我与母亲疏离,如今都在上大学的女儿总在深夜絮絮叨叨的视频通话里消融隔阂。她眉飞色舞地说着新学的人体解剖学,绘声绘色地描述校园的趣事,偶尔为时事观点和我争得面红耳赤。那些从听筒里漫出来的年轻声音,常常在黎明破晓时仍不肯停歇。原来母亲早已把爱的秘密,镌刻进了骨血里。
我放在学校门卫室的水果零食,女儿常常忘记拿。我打趣她:“我在你这个年纪时,若有吃食定不会让你外婆再三催促,更不会留到第二天。”女儿却说:“我早猜到,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月,外婆对你这个满女的宠爱,怕比对两个姨妈多些吧?”我心头微颤,原来那些隐秘的偏爱,连女儿都觉察到了。她怕我难堪,用了“宠爱”这般婉转的措辞,却不知母亲给予我的何止是偏疼二字。
“妈妈,别再为外婆的离世苛责自己了。”女儿忽然放轻声音说:“或许这对你们都是最好的安排。”我攥紧手机边框的指节蓦地收紧:“你说什么?”“如果外婆还在,当有坎坷险滩时,她一定会冲在了你的前面,先替你涉水。你遇到那些崎岖泥泞的路时,她也一定为你踏出一条平坦的路来后再让你走……就像你对我一样!”她的声音浸着晨露“可是妈妈,您想呀!不独自穿越那些风雨,没有那些历练和摔打,您又怎会成为今天这样刀枪不入的超人母亲?”我喉间忽然哽住酸涩:“当真?”“当然!”她笑声清亮:“我虽没有偶像,却始终觉得您了不起得很呢!”
成长时的阵痛与思念的泪水交融,如雨水与泥土相拥的同时也滋养着新生的胚芽。那些被偏宠娇纵的棱角相接处有许许多多的缺块,母亲的包容透过这些残缺像光一样照射进来。那些看似日常的言传身教,实则是生命底座的隐秘浇筑。人生这场接力赛里,每个跑者都全力以赴开拓新路。一个家族的向上,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托举。父亲说我越来越像母亲了,却不知这份传承里藏着怎样的蜕变——母亲的宽容给了我坚实的生命底座和精神穹顶,而女儿的赤诚使我得到了释然与救赎。正是这两股暖流,支撑我在失去母亲的二十五年里奋勇向前,也让我在养育女儿的十九载中坚韧从容。
母亲遗留给我脊背直后有靠的小靠背椅,藏着母亲手掌的温度。女儿坐在上面,清风划过她的脸庞,仿佛母亲的手在轻柔抚摸。她眼睛里闪烁着和我少年时的光芒。每一次坐下,都能感受到母亲的气息。阳光斜照在椅背投下蜿蜒的光痕,恰似一条发光的脐带,将我们三代人的血脉连缀成河。
血缘长河奔涌不息,我们始终共用同一条生命河床。母亲是源头的活水,我是湍急的中游,女儿正奔向蔚蓝的入海口。当浪花回望雪山时终于懂得,所有激流中的托举,都源自最初那道温柔的兜底。
生日蜡烛那端光晕里的女儿分明是年少的我,而我在她琥珀色的瞳仁中,看见了母亲的笑脸…
亲爱的自己:生日快乐!健康平安!
写给自己 笔于桃源
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