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情感起点与学业起点
第一个问题,评价学生成长的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呢?除了成绩是可以量化的。老师对学生的善意、诚恳、热情、耐心等品格的影响,是考试成绩所不能直接体现的。甚至一定时期内学习的知识也不一定是即刻通过考试成绩能够反馈出来,有时候恰好是学生没有学习扎实的部分反应在试卷中了。有时候恰好试卷反应的内容不是当前这段时间学生接受的信息,各种联考的范围并不一致,所有有时候就出现了,参加一次联考需要中断学生的学习进程,综合训练往年的试卷类型去适应考试的模式。或者是摸索命题的格式去为了所谓的分数而学习。
上面的模式就是所谓的社会评价,对学生的分数的评价,而且成了一些学校招生宣传的材料。家长为了所谓的学区房,选择的标准就是一些名校的升学率和成绩。
张老师选择的第一个案例,是一个老师的思维方式。张老师提到,我们先不要对这件事做定性评价,而是要去还原一下事实。
我通过看到老师因为匆忙的紧急状态下,采用的直线思维。我特意查阅一下直线思维:是指一种单维的、定向的、视野局限,思路狭窄,缺乏辩证性的思维方式,但同时也被认为是以最简洁的思维历程和最短的思维距离直达事物内蕴的最深层次的一种思维方式。
当然对这件事而言,前一半儿的理解是恰当的,恰恰是因为当时工作人员没有人相信事情的真相。时候网络暴力分子不关注事实的前提,只是从结果和后果,以及老师的身份上标签。
依然要回到社会评价方面看,看到的只是一次次周练的分数,学生们表面上特别关心自己一次次的分数,其实每一次的限时训练也在提醒学生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是否全面,不是说简单的试卷而没有得到足够的分数,那些原本会的题目没有做对,就像是成人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妥善考虑,一些环节出现纰漏一样的道理,我们在对待自己的错误的时候能够宽容,到了对孩子的试卷方面就成了只关心结果。那么努力的过程,或者是有没有关心孩子是如何考虑的,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休息好还是因为什么事情干扰了学生的做题状况。各种意外情况都是会有发生的,今天上午我就遇到,课堂上一位同学没有完成的作业,我提问她黑板上去做一遍。那些检查作业时候已经完成的同学可以选择往后面做下一环节的训练。等一些同学完成这些题目之后再继续讲评。结果我发现她夹带着答案书去抄写,我没有说话,如果没有任何思路的话参考答案能够提供一种方向。也许是因为紧张,后面的运算过程是更加复杂了,那么训练的目的没有实现,而且机会也错过了。
就是这位同学,昨天晚上限时训练试卷中解答题第二个讨论初值的时候没有做到位,班里30位同学,只有两位同学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她都出现了疏忽。我没有调查原因的时候,只能说出现了这个问题,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我需要做调查,才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张老师文章中提到的“职业理念”,最核心的内容是成熟,用一种更理性、更成熟、更克制的方式工作的职业从容感。就这一句话的成熟,我想自己就离标准有一段相当长的距离。
做教师,需要有很强的边界意识。这个所谓的边界,我也需要多次揣摩,是不干涉学习学习的进程,还是不代替学生思考,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锻炼。
所有的评价,都应该是一种更客观的评价,应该是一种更开阔的评价,应该是以一种考虑生命性和未来性的评价。这一条,也包括有我对边界的认识,不越俎代庖,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情,理解学生就需要多问,多沟通,想清楚他们是如何考虑问题的,该做的题目自己老老实实算过一遍,才算是能找到他们在探索的路上遇到的岔路口。自己做了一遍,知道哪个环节容易出错,就相当于注意到了路上的沟沟坎坎儿,这样才能注意到规避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