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3期晨读的第1次共读,很开心和新的书友一起共读。今天读的内容是童俊和留佩萱的推荐语和译者序。大致了解什么是PTSD和CPTSD,还有一种观念:你现在很多的“问题行为”,其实都是过去的你为了在受创环境下求生存而发展出的“生存机制”。创伤不是你的错,但复原是你的责任。
PTSD
PTSD全名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暴露于单个或一系列极端威胁或恐怖的事件后可能发生的障碍。表现为以下特征:①创伤经历的再体验,即创伤事件以栩栩如生的侵入性记忆、闪回或梦魇等形式在当下再现,通常伴有强烈的、压倒性的情感,多为恐惧或恐怖,以及强烈的躯体感觉;②回避行为,回避对创伤事件的想法或记忆,或回避使人想起创伤事件的活动、情境或人物;③对目前威胁的持续性高水平觉察,如可表现为高度警觉,或在遇到刺激(如突发的响声)时出现强烈的惊跳反应。这些症状至少持续数周,并在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造成严重损害。PTSD包括:创伤性神经症(Traumatic Neurosis)。
CPTSD
CPTSD全称是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omplex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CPTSD):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暴露于单个或一系列极端威胁或恐怖的事件后可能发生的障碍。这些创伤性应激事件通常是长期或反复的,从这些事件中逃脱是极其困难或不可能的(例如奴役、种族灭绝活动、长期的家庭暴力、儿童的反复性虐待或躯体虐待)。必须首先满足PTSD的所有诊断需求,同时存在以下特征:①情绪调节上的异常;②存在一些信念,认为自己是渺小的、失败的、无价值的,对创伤性事件有愧疚感、自责自罪或失败感;③难以与他人保持亲密的人际关系。这些症状在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造成严重损害。CPTSD不包括:创伤后应激障碍。
CPTSD不仅必须包括PTSD的核心特征,即创伤的再体验、回避行为和高激惹,还包括CPTSD特有的情绪调节障碍、自我贬低、人际交往困难。这些症状会明显损害个人在几乎所有人生重要领域的功能。此外,我想要强调的是,绝大多数的CPTSD患者所经历的创伤是自童年时代起就反复遭遇的创伤。
CPTSD最明显、最典型的症状——情绪闪回,这种情绪闪回与PTSD中的闪回不同,通常不会涉及视觉上的重现。这种情绪闪回通常由患者熟悉的一个具有创伤特征的事件引起,比如书中提到的作者的第一任伴侣的突然的怒吼,这种怒吼像极了作者童年时父母对其无缘无故的怒骂,这种怒吼就作为一个扳机激活了作者早年的各种恐惧、愤怒、羞耻等情绪,这就是作者提到的情绪闪回。(童俊)
创伤不是你的错,但复原是你的责任
我常常会跟来访者说,你现在很多的“问题行为”,其实都是过去的你为了在受创环境下求生存而发展出的“生存机制”。这本书中提到的CPTSD症状,像是内在批判、毒性羞耻感等,其实也都是“为了保护你”。譬如,小时候的你需要这个内在批判者不断批判你,让你时时警醒自己把事情做好,这样才不会因为又做错了事情被妈妈羞辱;又或者,羞耻这种情绪会使你全身缩起来,使你保持安静,不反抗暴怒的父亲,其实是要保护你,让你更安全(如果反抗,你可能会被打得更惨)。这些“症状”,其实都是过去的你为了求生存所发展出来的保卫机制,是一个人所展现的复原力和韧性。(这一段,和书友读了2遍)
我相信,你受到的创伤都不是你的错,但复原是你自己的责任。(留佩萱)
足够好
每当我的“内在批判者”冒头时,我就会想起皮特在书中所说的“足够好”的概念,提醒自己放下自我批评,接受有缺失但还过得去的自己。(译者严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