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普及下处暑养生注意事项,来自《24节气养生经》摘抄
每年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度,是24节气的处暑。“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的暑天即将结束。是代表气温由炎热转向寒冷的过渡节气。
养生指南
1、化解“秋乏”
天气由热转凉,身体出汗明显减少,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机体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
要化解“秋乏”从以下3点开始:
作息方面:合理日常起居,避免熬夜,睡眠要充足;
饮食方面: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等,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和烧烤类
运动方面:适当加强下户外运动,如行山,太极等
2、睡好觉
此时由热转凉交替期间,自然界阳气由疏泄趋上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起居作息相应要调整。
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
子时是体内器官功能都降至最低点,午时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所以说子午觉非常重要。
记得早点睡,中午歇一下。
3、防“秋燥”
处暑期间,天气往往较为干燥、少雨,很多人早上起床时常会感到嗓子发干,干咳无痰;
皮肤紧绷、干燥,头发干燥头皮屑增多,嘴唇干燥或裂开,大便干结等。
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在白开水中加点盐巴或者蜂蜜,尽量早睡早起,房间多通风。
小妙招
1、时令南瓜粥,滋养脾胃身体强
秋天到了,需要滋补,可若是脾胃不好,吃了也没有办法消化和吸收。
怎么办呢?不焦急,下面为你介绍
人们常说:五味入五脏,五色也入五脏,红入心、青入肝、白入肺、黑入肾、黄入脾,黄色食物可以养脾,如果脾虚可以多吃一些黄色食物。
身边最常见,南瓜,其补中益气。南瓜粥,可以加入小米、玉米、大枣。小米是适合老人、病人、产妇的滋补品,最能补虚。玉米调和脾胃,大枣补气养血,调和五脏。
这个季节来一碗南瓜粥,让大家的脾胃都好起来。脾胃好了,五脏好,何愁身体不强呢?
2、处暑吃鸭子,滋阴又补虚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
鸭肉具有温和的性质,适于虚火之人。身发低热、体制虚弱、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和水肿的人,都可以食用鸭肉来进行滋补。
至于怎样烹制,大家按自己口味来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