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坐出租车,都和司机聊一路哈哈。
一上车,是个女师傅,看到她的手机屏保是她一家人,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刚好毕业了,读的大专,女儿中考完,刚上高中,话题由此开始。
妈妈给我吐槽,女儿数学不好,上了高一很吃力。我问中考多少,她说中考考得好点100零几,我说这回中考普遍简单,那可能平时月考平均下来7,80,她说差不多,我瞬间心里面有谱了。再问及孩子,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情况,家长的回答次次都踩中“雷区”。
她说“现在是不是选理科要好就业点?”
“相对来说是,首先要看孩子喜欢什么,学理科的话,技术性强一些,就业覆盖面广一些,文科的话,主要就是法学、金融、中文系等等,然后好考公的专业这些。”“只是学理科的话,数学一定要好,要选最好的专业,就是数学+物理+其他的组合。”
她说“恼火喔,她现在总分是500多点点,老师说喊她把成绩稳到,后面越来越难。”
“喔喔,也不全是这样,如果我们要上楼梯,那当然是一步一步踏实,步子迈大了容易扯到裤子。但是学习不是这样,如果每一步都盯紧,也不见得结果就累加成好成绩,因为还有心态啊、情绪、信心这些因素。每一步都看紧,这是线性思维。”“以前不是有句话说,小学看家长,初中看老师,高中看自己,高中时间紧任务重,要她自己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努力去克服这些困难,”
“然后,学习需要方法,更需要规划,尤其是家长,需要定力,”“高中的学习任务和学习难度比初中大,不要着急,上了高一上能让自己逐渐适应高中生活,慢慢进入学习状态,到了高一下再慢慢地提升上来,这种也算比较不错的了。”
“嗯嗯。她就是数学不好,学起吃力,”“娃儿小学四年级数学就不好,开始bx,一直补起走的,没有啷个大的效果。中考的时候,找了1对1,稍微好点。”
我说话有点直,“中考数学100多点,平时7,80,这种补不补,上了高中,数学都恼火。”
“娃儿物理也不好”
我说,“对,理科的学习,数学的学习,是每一个学生都无法回避的科目。”
她说“不晓得是娃儿没开窍嘛还是啷回事,平时看她都学得认认真真的,作业也在认认真真的写。”
“可能还是某些方面出了问题。娃儿学数学啊,一定要思考,还要喜欢。比如小学,刚才我听了您讲的,发现她从小没有把兴趣培养起来。如果bx只是为了刷题提分,从短期来说或许能看到一些效果,但从长期来说是对孩子积极性、乐趣性的损伤,这样得不偿失。”
“是啊,小学她就喜欢那个老师,但是学了半天,效果不好。”
我说话非常直接“对,其实这也和家长有关,因为一些家长也是急切需要看到一个结果,所以传统的刷题训练模式,考什么讲什么练什么,短期上有效果,但长期上效果很不好。小学效果好,不一定能撑过初中,初中撑过,不一定能撑过高中,因为高中数学,更具抽象性,对人的思维能力、思考能力要求更高,高中数学直指本质,要求孩子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孩子独立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和挑战。”
“是哈,我就觉得老师很关键,以前没有找到一个好的老师。”
家长还是没明白,我直说“对,老师很关键,另一方面就是要抓住本质。孩子小的时候,是培养学习习惯,大点了,学习小学数学的时候,要抓住本质,就是两点,一是兴趣,一是思维能力。一定要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然后去刷题训练她的数理逻辑思维,而不是刷题为了做对,做对作为一种结果反馈,过程中的思考才是最关键。思考了得到乐趣,进而产生兴趣,”
“所以小学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两个点:激发学科兴趣、培养思维能力。”“至于成绩,对于小学生来说太次要了,把这两点做好,成绩自然会上来,”
“我见过太多的孩子,小学数学90几,到了初中并未大放异彩。”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没办法,我们家长太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了。你像航中,听说的跨区读书的话,要看孩子从小学三年级起的各科成绩;12中跨区,好像是双科90还是95起,只能扣几分,这个怎么考嘛?所以天然就让我们焦虑,”
“但说真的,学习要讲规划,家长更要有定力和大局观,从小初高的终局来说,小学数学的学习本质,只有激发学科兴趣、培养思维能力这两点,而不是暂时的高分。然后......”
到家了,家长“老师,你微信好多,我……”,“要的,我是做升学规划、儿童读书会和家庭教育的,以后身边亲戚朋友的孩子,学业上有什么困惑,可以找我。”
至此,谈话戛然而止,但我的思考并未终止!因为,我想到了一些方面,更致命!!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