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经常需要出差,目的地的纬度比家的地方高,而现在正是冬天,一年之中最冷的季节。
我不由得担心他会不会冷到。
出门前,我不住地叮嘱他多带厚衣服,多穿衣服,带点感冒药,晚上注意盖被子等等,一大堆关心的话。
有时候他会答应“好”,有时候只是点点头,有时候他会反驳我“知道了,又不是小孩子”语气不怎么好,嫌我啰嗦。
往常我倒没有回想过这样的场景,今天看到这一章《多余的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这一幕,突然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怀疑。
我对先生的关心是不是多余的?那些苍白的话在先生听来是不是很烦呢?但不说这些话万一先生生病了他岂不是要怪我没提醒他?
文中提到,天底下有三种事:老天的事,我的事,他人的事。
志明饮食习惯不好,这是志明的事,也就是他人的事,但是若菱是志明的伴侣,假如志明出事,就会变成若菱的事,若菱害怕志明会出事,因此处于恐惧,恐惧失去伴侣,恐惧造成麻烦,若菱才对志明的事表达关心。
但志明不接受若菱的这种关心,觉得若菱说的是歪门邪道。
若菱和志明的例子与我对先生的关心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关心先生,除了担心先生去出差冻到,生病难受外,更多的确实是害怕,害怕先生生病了,我还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照顾他。
这里面的关心,除了对先生的担心,还有对自己的担心。
那这两种关心有什么区别呢?表面上看都是对先生表达关爱。
老人说,表面上无法区分这种关心,但在能量上可以区分,通过能量的传递,表达关心的对象内心能够感受出来是否是处于对他自己身体的担心,说太多担心的话,反而会增加关心对象的负能量,产生不好的影响,也就是说,这种多余的担心会变成一种伤害。
这点很难理解,也很难区分,因为能量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只能用心感受,属于心理学范畴,所以心理学才会如此有趣而又如此让人束手无策。
所以,我对先生的关心,先生才会显得不耐烦吧?因为我不是完全地为他着想,还掺杂了对自己的担忧。
那是否就说明我不爱他呢?
也不是,因为有爱才会关心,因为是自己亲近的人才会关心,只是关心时需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方法。
就如若菱对志明的关心一样,口头上的关心志明反抗,那就应该通过效果来让志明重视自己的话,让志明看到若菱因为实施了那些措施后自己身体产生了变化,那志明就能感觉到若菱的关心了。这就是正确的方式方法。
而对于我对先生的关心,下次就应该直接行动,帮先生把需要用到的东西全部收拾好,出门前说句“一路平安,我会想你”,不增加先生出门的负能量,等他真的被冻到了,我收拾的东西派上大用场,这种关心先生应该更能感受到,而且不会拒绝,只会默默感动。
除了夫妻之间多余的担心会成为一种伤害,对孩子的担心亦如是。
现在我的孩子还小,还不会跟朋友出远门玩,所以没有发生老人所例举的孩子出门,母亲千叮咛万嘱咐的情景,生怕孩子在外面吃不好睡不好,找不到回家的路。
但是,假如我没有看到这本书,我的认知没有进步,那这一幕未来发生的概率在90%以上,因为天底下几乎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只要孩子独自出远门,肯定免不了一阵担忧。
我的女儿年龄还小,不会自己洗脸、梳头发,也不让我帮她,我便对她讲:“快过来我帮你洗脸梳头发,不然其他小朋友看见你脏兮兮的,不跟你玩了。”
有时候她会过来,有时候当做没听到。我就会重新跟她讲:“把小脸洗得干干净净的,才能擦香香。”
“小辫子也要梳哦,梳了小辫子你就更漂亮啦。”
她就屁颠屁颠跑过来了,因为擦完香香的她是香的,她喜欢自己香香的,喜欢自己漂漂亮亮的。
假如我跟她讲:“快过来洗脸擦香香,不然其他小朋友看见你这么脏会说妈妈没有把你照顾好,会笑话你和妈妈的。”这种时候基本上不管用,她肯定当做没听到。
这两种对话的区别就是,第一种,我是站在女儿的角度上,想让她自己变得漂亮,变得更好,她就积极配合;第二种,我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不希望别人认为我没有照顾好女儿,但这对女儿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好处,女儿甚至会想,妈妈是不是不爱我,怎么只考虑她自己,不关心我会被人嘲笑。
这就是真心为对方考虑和因为担心自己才为对方考虑的区别,我想,女儿肯定是喜欢第一种方式的,因为她能轻易地从中感觉到我是真心为她好,是真的爱她。
老人建议若菱:无论你多么爱他,多余的担心就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爱人、孩子、父母是我们一生最爱的几个人,我们免不了要对他们给予关怀,但是一定要选好沟通的方式方法,不要因为方式不当,让彼此之间产生误会,甚至是产生不可修补的裂痕。
人这一生中,真心爱自己的人很少,不要让你的关心成为一种伤害,伤害到那几个真心爱你的人。
无戒学堂日更第4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