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们现在讨论的知识,就是我前面举的马绍尔群岛的这个例子,你知道马绍尔群岛现在到底是一个被人托管的地方,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也就是我们说的日常知识、科学知识、百科知识这种意义上的知识。
这种意义上的知识,和你的主观上的以为或你主观上的信念、信仰之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这个区分在我们的文化里面不太受重视。为什么不受重视?我自己给出的答案,这与知识的客观价值有关。
知识的客观价值是什么?就是它能够记录下来,可以给大家看,是一种主体之间可以被传递的重要的精神财富。举个例子,你就是凭着直觉认为张三是一个犯罪嫌疑人,然后你能定案吗?你不能定案,你要去找一个证据链,要把人证、物证、口供全部给搜集齐备了,然后让所有人都觉得张三的确是罪犯,这样信念就变成知识了,你个人的信念才能够触发大家的集体行动。
知识对于触发众人的集体行动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我们中国的文化有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和你亲密的人,你把他看成是同类,和你血缘人际关系比较远的、在你朋友圈外面的人,你就比较轻视。所以,中国文化对于传播客观知识没有一种冲动,相反喜欢把信息闭锁起来。比如,我们中国古代也有很多了不起的工匠,但是很多技艺都失传了,即使他要把这个手艺传下去,也有很多很奇怪的规矩,比如不传外姓,传男不传女,而且也不喜欢写成书,把这件事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