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民主制的四个关键词
就让我们开门见山地说吧,民主从诞生之初就不是个好东西。为了帮助大家迅速地把握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我给你们重点介绍四个关键词,陶片放逐法,抽签制,直接民主,以及民意煽动者。
所谓陶片放逐法,就是雅典公民开大会,挨个儿在陶片上写下不喜欢的公众人物的名字,排名第一的就被赶出雅典,在外邦流放十年。
这个制度的设计初衷是为了限制和约束那些因为名望和声誉过于隆重以至于可能威胁到城邦安全的卓越人士,是为了防止僭主制的复辟。
这个制度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打个比方,当年袁世凯功高盖世,以至于野心勃发,下面的人察言观色,投其所好,不断地上劝进书,结果袁世凯脑子一发昏,就做出了当皇帝的决定。如果民国期间也有“陶片放逐法”的制度,那么袁世凯就很有可能被流放到海外,不会做出登基大典、遗臭万年的举动。
但是“陶片放逐法”的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雅典公民的教育层次参差不齐,有不少人干脆就是文盲,有一回,雅典著名的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在参与投票的时候,就被一个公民要求代写某人的名字,结果阿里斯提德一听,这不就是我自己的名字吗?于是他好奇地问道:你为什么要放逐阿里斯提德呢?这个公民回道:不为什么,我其实并不认识他,但是因为总是听人赞美他是“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不如就把他放逐算了。
所以说“陶片放逐法”的优点是能够约束官员权力,防止僭主出现;缺点则是民意难测,而且极易成为党争的工具。据说当时甚至出现过先写上政敌的名字,然后批量生产陶片,分发给民众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