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老魏的咖啡馆”里直播共读《给教师的建议》第80条《要保持“水源清洁》。这一条主要讲的是苏霍姆林斯基说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好人。他认为有三点做法:一是克服懒惰;二是阅读;三是谈心。苏认为,要让孩子成为好人,就要有羞恶之心,要时刻记住与恶的东西划清界线,为这些做了恶的事的人感到羞耻。但是,魏老师不是完全赞同这个观点,他说太过于强调羞恶之心,就会压抑人的本性,让一个人做什么都放不开手脚,怕出错,有一种被道德绑架的感觉。我赞同魏老师的看法,其实,我们是要有是非之心,重点是这个是与非的界定是什么?是扔一个垃圾?是杀一个人?还是?有些时候,某些行为,只要不伤害别人,就不应该受到指责。
这一点,在教育我自己的孩子身上有体现,从小教育他要做一个好孩子。这也不能那也不能,他是蛮听话的,但是,我感觉这样的要求太多、太细致,成为了他成长中的一个枷锁,做什么事都怕出错,放不开,不敢大胆地去做。
所以苏说的没有错,但是我们在现实中也要把握一个度,哪些大是大非要明确,不能做的就一定不能做。
另外,魏老师还结合书中的内容讲到,不能让孩子轻易承诺,因为这是教孩子撒谎。而现实中,我们大人却经常做撒谎的事。这就是要求孩子做的事,成人却做不到。最简单的我们教孩子要诚实,但是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学校就经常造假,赤裸裸地教孩子撒谎。教孩子要认真听讲,尊重上面讲课的人。可是在大会上,在每周一的晨会上,却有不少老师在窃窃私语。
所以,很多时候真不是孩子做得不好,而是大人做得太不好,说一套做一套。让孩子无所适从。
最后讲到,我们要有一种信仰,也就是要相信某一个东西,你只有相信才能全力以赴地完成。比如相信教育能给大多数孩子带来正面的长期的好的影响。因为相信,我们就会想方设法去办好教育,去为实现这样的目标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