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心得

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又学习了百分数,有些问题到底是乘还是除,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点。我也深刻体会到,解题思路的建立远比答案本身更重要。这类题目让很多孩子感到畏惧,主要是因为没有掌握一套清晰、可复制的解题方法。以下是做题时需要注意的几点:

1. 以"找单位'1'"为解题起点

这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石。孩子解题时最常见的错误,根源就在于没能准确锁定单位"1"。

我会教孩子通过寻找关键词来定位:

通常在"的"字前面或在"比、占、是"等词语的后面:

例如在"男生是全班人数的 40%"这句话中,"全班人数"就是单位"1"。

让孩子养成用波浪线标出单位"1"的习惯,能从一开始就避免后续的思路混乱。

2. 用"已知"或"未知"来选择算法

找准单位"1"后,下一步就是判断它是已知还是未知。这是决定用乘法还是除法的关键。

单位"1"已知:用乘法。即用单位"1"的量乘以对应的分数或百分数。

单位"1"未知:用除法。即用已知的具体量除以它所对应的分数或百分数。

我会让孩子牢记核心公式:具体量 ÷ 对应分率 = 单位"1"的量。

这个公式是解决"求整体"这类问题的万能钥匙。

3. 将常见易错点转化为"预警信号"

教学中,我不会回避问题,而是主动把孩子最容易掉进的"坑"变成提醒。

警惕"多"与"少":看到"比……多"就想到  (1 + 百分比) ,看到"比……少"就想到  (1 - 百分比) 。

注意换算:计算前,确保已将百分数正确换算成小数或分数。

检查问题:做完后,回头看看自己求的是不是题目最终问的那个量,避免答非所问。

4. 鼓励孩子多动手,化抽象为直观

我会鼓励孩子在做题时多做标记:

圈出关键词和数字

画出简单的线段图

这种可视化的方式能帮孩子把抽象的数量关系变得直观,理清思路,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总之,辅导这类应用题,关键在于引导孩子建立一套"先找'1',再判断,后计算"的解题流程。当孩子掌握了这套方法,再配合针对性的练习,就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彻底克服对这类题目的畏惧心理。

昨天总结百分数的内容,让孩子们做思维导图,一个学生把我说到的知识点全部体现在一张纸上,思路清晰,知识点全面,既有理论,还有实例,把整个单元的知识进阶和重点展示的非常全面,可见这个学生百分数的知识学得比较透彻,大部分的孩子都有所整理,但是不排除有的同学是抄的,不管怎么样,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也是教孩子学习给知识穿串,要对知识有整体的建构,而不是单纯的为了知识点去学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