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总是用奖励钱的方式来激励孩子,那么这种经济刺激可能让人类丧失创意的全过程,纯粹只是为了挣钱,不考虑创新。
重点要注意的是,外驱力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内驱力,应该聚焦在事情本身而非奖励上。
当孩子有了一定内驱力以后,就要想想如何一点点撤销外驱力,避免外驱力本身成为目标。
游戏化比较好地解决了内驱力和外驱力之间的关系,因为游戏中的外驱力常常和即时成就感紧密联系,而不仅仅是物质奖励。
游戏化教育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好玩。父母需要经常思考如何让孩子喜欢这件事,觉得这件事有趣,而不是和孩子讲道理,讲这件事都重要。重要本身不产生需求,只有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成就体系和被认同的需要,孩子才能有动力。
在游戏中,父母不知不觉就培养了孩子的专注力,反应能力,观察力,逻辑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玩游戏是最合适的方法。作者在耶路撒冷一个小小的机场发现有好几家儿童益智桌游店,犹太家庭早就运用这种游戏法来解决孩子的隐形能力成长。
作者给孩子定了个规矩,只有爸爸回来才可以玩桌游或体力游戏,家庭撕名牌、玩推推游戏,枕头大战,报纸攻击等。避免了孩子们对父亲不在意,懒得回答父亲问题的现象。
游戏对隔代教育也很有效,祖辈找到了可以和孩子保持沟通并提升孩子能力的方法。
父母很少能坚持游戏化教育的原因是,一没时间、太累人,二没意义、没意思。
父母希望孩子玩的有意义,但孩子喜欢玩那些看上去没意义的事,父母可以这样调整,给自己设立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和孩子互动,把主动权交给孩子,玩什么不重要,有没有意义也不重要。
《游戏力》指出家长陪孩子度过无聊时间的另一个理由。家长对孩子唠叨、催促等方法,没有游戏化来得更好,可以通过游戏帮孩子走出困境,建立自信,会发现自己花在负面事件上的事情时间少了,所以,与其吵架不如去玩耍。
建立家庭嗨时光,研究表明,有固定时间专注跟孩子一起玩耍的家庭,孩子成长的更健康、更和谐,这个时光如果能持续到青春期,孩子叛逆就会大大下降。
有一种互动就是玩家庭益智互动桌游或卡牌游戏,这些能让孩子们和父母玩到一起,并能让孩子在游戏中快速获得各种能力。
需要孩子放下电子产品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只有用快乐才能代替快乐。如果你让孩子不玩游戏省时间刷题,孩子肯定不乐意,但让孩子放下手机,大家一起玩快乐的卡牌或其他身体游戏,孩子是愿意的。要注意的是游戏的核心是快乐,而不是教育或有助于孩子成长。
夸张的表演能带来成倍的快乐,比如设计输赢身体动作,语言多一些,感情色彩再加上肢体接触,快乐就会翻倍。
游戏时也可以配上欢乐的背景音乐或简单的一式。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之所以快乐是因为父母在生活中都找到了游戏,爱和工作的整合之道及轻松愉快做父母。育儿不仅是责任义务也是父母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因为有了孩子,我们可以重回快乐的儿童时代,和孩子一起玩久违的游戏。
孩子听父母的是因为关系好,很爱父母,希望得到父母认可,所以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会玩的孩子才有未来,父母也要成为会玩的父母,学习游戏化教育。
推荐大家关注能量豆或淘宝店铺能量豆,有益智桌游,老少皆宜,时间控制在20分钟一局,两人都能玩,提升孩子的专注、数学、逻辑、观察等能力,让孩子在哈哈大笑中增加能量。让快乐的能量在家庭中流动。
爱孩子和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是两个问题,爱一个人方式不对,不仅起不到爱的作用,还可能成为一种捆绑和消耗。
弗洛姆对爱的定义是,唤醒对生活的热情。我们常认为抑郁症患者没有爱的能力,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生活不感兴趣了。在现实中很多爱孩子的父母并没有唤醒孩子对生活的激情,反而让孩子对生活充满了厌倦。
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技能,爱一个人并不意味着我们我们知道爱的表达方式,爱是需要学习和练习,才能被正确的表达,才能被感受到。
豆瓣中有一个名为父母皆祸害的团体,吐槽了父母伤害孩子的个案。个案中看出大部分父母是爱孩子的,但不知道怎么去爱或者没有理解爱的本质。
弗洛姆认为父母对幼儿生命的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心幼儿成长,二是使孩子热爱生活,感到活着是多么美好。他把前者比喻为乳汁,后者比喻为蜂蜜。这是爱的两个层面,乳汁象征母爱,对生命的关心和肯定,蜂蜜象征生活的美好。大部分母亲会给予孩子乳汁,却忽略给予孩子蜂蜜。蜂蜜的作用就是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激情,主动承担生活的压力,探索未知,对孩子来说同时拥有乳汁和蜂蜜才能生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