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明白了「兵法」的第一原则是『兵力原则』,讲究的是「以多胜少」。这一节让我体会到了这个多,到底有多多。如果想要包围、想要稳赢、想要对方缴械投降,要用多于对方10倍的兵力才可以达到这种效果。
在人生中,兵力和努力是一件事,如果想要稳赢,要付诸10倍的努力。
华杉老师讲道:“这一讲,我们主要讲用兵之法,用兵之法是什么?四个字,兵力原则。不是说谁的智商高谁能赢,大家的智商都差不多,是谁的兵多谁能赢。“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①十则围之,如果你要打包围战,必须十倍于敌人的兵力。②五则攻之,如果要打进攻战的话,需要五倍的兵力,因为防御容易,进攻难。 ③倍则分之,就是说现在我们的兵力是敌人的两倍。孙子认为最好我们把对方分割成两段,一段一段地吃。因为把对方分割成两段之后,我就是用四倍的兵力去打进攻战了。④敌则能战之,双方的兵力差不多,撞上了我也可以一战,不输给他。但是如果我提前来安排筹划怎么打,我一定不会用相等的兵力去跟他打,我要研究怎么形成优势兵力,再跟他打。⑤少则能逃之,如果我们兵力比他少,赶紧跑。⑥不若则能避之,如果跟对方兵力差距比较大,那不能等对方发现了再跑。”
关于「用兵之法」一共有6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要想打包围战,就需要有多余敌人10倍的兵力才可以选择这个战略。不然,围得太薄,很容易被敌人找个缺口突围掉。
第二种情况是要想打进攻战,需要有五倍的兵力,因为「防御」的一方具有天然的优势。主动的人更被动,需要更多兵力才能取胜。
第三种情况是,当兵力只是敌人的两倍时,优势并不明显,这个时候要想办法把敌人的队伍拆分成两部分,增大自身的优势。
第四种情况是,双方实力差不多的时候,最好不战,如果真的撞上,要研究的是怎么集中并发挥优势兵力的力量取胜。
第五种情况是,知道自己兵力少,遇上了就要赶快跑。
第六种情况是,知道自己兵力极少,更要在没被发现前跑得远远的,这样才能不被当做小股力量,被敌人歼灭。
这里给我最深的体会是,这六种情况都建立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既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也知道对方几斤几两,这样才能在战斗前有合理的预判,进而选择适合的战略。
这对于人生而言也是同样的,既要了解明白自己,也要了解明白他人。这其实是一生都要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