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侯嬴是看守夷门的小官,已经七十多岁,常有奇谋异策。
当时秦军攻打赵国,魏王派遣晋鄙营救赵国,但是又害怕秦国,叮嘱晋鄙不要与秦国交战。
平原君就给信陵君书信请求援助,信陵君就打算带领宾客营救赵国,打算和赵国共存亡,就请侯嬴出谋划策。
侯嬴就屏退左右,献策道:“我听说调遣晋鄙的兵符在大王的卧房。而现在如姬最得大王宠信,有能力盗取兵符。当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是公子您派人斩下了凶手的头颅进献给如姬,如姬为了报答公子的恩情在所不惜,只是没有机会罢了。现在只要公子提出要求,如姬就一定会答应公子,偷取虎符。这样一来,就可以剥夺晋鄙的军权,北上营救赵国击退西边的秦国,这是五霸的功业啊。”
无忌公子纠按照侯嬴的说法请如姬盗取虎符,果然如愿。
无忌公子即将赴赵,侯嬴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公子就算手握虎符,晋鄙也可以不听从公子的调遣,再请示大王,这样就坏事了。我的好朋友屠夫朱亥可以跟随公子一同前往。这个人是个大力士,如果晋鄙肯听命与我们自然是好的,如果他不肯听命于我们,就让朱亥杀了他。”
于是无忌公子去请朱亥出山,朱亥笑着说:“我只是个在市场上的挥刀卖肉的屠夫,但是公子却屡次有恩于我。以前不答谢公子是因为那些繁文缛节没有什么用处,现在公子能用得上我,正好是我报答公子的时候了。”朱亥便同无忌公子一同前往赵国。
无忌公子到达邺城的时候,假造了魏王的命令夺取晋鄙的兵权,晋鄙验证了兵符以后仍然有所怀疑,并不打算交出兵权。
朱亥从袖子里拿出四十斤的大铁锤把晋鄙锤死了。
无忌公子率领着晋鄙旗下的士兵击败了秦军。
[冯评译文]
信陵君能够在邯郸战胜秦军,关键就在于击杀了晋鄙。
项羽之所以能在巨鹿大破秦军,关键就在于斩杀了宋义。
大将都因为逡巡不前而被斩杀,三军哪还有不奋勇争先?都不必等到交战就已经让敌人胆寒了。
读书人还认为应该追究随便杀人的罪名,哪里是知道取胜之道的人呢?
原文
夷门监者侯嬴,年七十余,好奇计。
秦伐赵急,魏王使晋鄙救赵,畏秦,戒勿战。
平原君以书责信陵君,信陵君欲约客赴秦军,与赵俱死,谋之侯生,生乃屏人语曰:“嬴闻晋鄙兵符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力能窃之。昔如姬父为人所杀,公子使客斩其仇头进如姬,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功也。”
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符与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
公子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兵,晋鄙合符,果疑之,欲无听。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边批:既矫其令,必责以逗留之罪,非漫然为无名之谋。]
公子遂将晋鄙兵进,大破秦军。
[冯评]
信陵邯郸之胜,决于椎晋鄙;项羽巨鹿之胜,决于斩宋义。
夫大将且以拥兵逗留被诛,三军有不股栗愿死者乎?
不待战而力已破矣,儒者犹以擅杀议刑,是乌知扼要之策乎?
补
侯嬴,战国时期魏国人,为大梁城的看门官,这个故事就是他全部的故事,因为这个事,他自杀回报了信陵君。
平原君,即赵胜,赵国国相,战国四公子之一。著名背景板,几乎所有和他有关的故事都是在衬托别人,比如衬托信陵君,比如衬托赵奢,比如衬托毛遂。
信陵君,即魏无忌,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其实是抗秦的一面旗帜,也是抗秦业绩最好的一个。
宋义,秦末楚国人,项梁的副手,在项梁死后担任楚军主帅,想用隔岸观火之计,被项羽干掉。
感
这就是著名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但是很明显的,故事的主角是侯嬴。侯嬴不仅统筹了全局而且还兼顾了细节,方方面面都已经算计到了,可以说是算无遗策了。
看冯梦龙最后的评价,还是说,做大事要敢于干点破格的事情的,比如,杀人。
晋鄙和宋义都是在没有什么错误的情况下被豪杰诛戮了,换个小器的人,可能就会畏畏缩缩。
战局随时都可能变化,犹豫就会败北。
非真豪杰不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