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学到了四个家庭觉醒的四个技巧,今天我继续给大家分享——
第五、从情绪到感受。
什么是情绪?什么是感受?你有没有用情绪来代替你内心深处的感受呢?作者说:“真相是,真正的感受,只能通过我们内心深处的安静去体会。它们需要呼唤、陪伴、触摸……”比如你因被误解而内心感到很难过,如果你体会到了这种感受,并能真诚地告诉家人,家人才能真正理解你,并帮助你。如果你忍受不了别人误解你,你选择大声争辩,这种反击必将把小事变大,而家人可能会因此避而远之,因为家人不了解你的感受,他们被你的情绪吓住了!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忽略掉我们的感受,它一直都在,我们却不会去关注它,所以往往用情绪来表达。孩子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复杂,他们是觉醒的,只是大人们变得越来越情绪化。孩子没有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你会一阵咆哮;孩子不收拾自己的屋子,你会不停唠叨;孩子错了好几道题,你会点着他的头大骂:“你没脑子吗?”……此时,孩子不会在关注事情本身,而是被你的情绪带跑了,他或者感到害怕,或者感到你好烦,或者感到怨恨……我们图什么呢?两败俱伤!
作者提出了一个建议——“给自己的感受铺一条直路。当我们给自己铺一条通往内心感受的清晰而直接的路线时,我们便不再害怕在必要时对它们进行反省,也不再被它们挟制。”我们可以说,“我现在很难受”或“我觉得很孤独”,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后,家人会给你更多理解,而不是感觉总是被带着情绪的你裹挟和欺负。学会从情绪到感受吧,解放自己也解放家人。
第六、从干涉束缚到独立自主。
怕孩子摔倒,我们就不让孩子跑;怕孩子吃饭烧着,我们就跟到后面喂他;怕孩子凉着,我们就给他裹了好多衣服……如此我们还不放心,孩子被完全束缚了手脚,他还能适应社会吗?他还能学会什么本领呢?老人们喜欢说:“不跌不长。”这不就是“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吗?我们明白不能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却不舍得放手,总是一面护着,一面还骂孩子笨。殊不知,你的干涉束缚,丝毫不曾给孩子学习生活的机会,他不笨才怪呢?现在很多“妈宝男”“巨婴”,就是家长干涉束缚太多制造的悲剧。
还是勇敢地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吧。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收拾屋子,自己写作业,自己去承受失败和挫折,自己去尝试……孩子,应当是一个有独立思想、行动的人,应当是敢于尝试并能承担后果的人,如此,孩子才能在社会立足,才能闯出一番天地来。
第七、从批判到共情。
真正的共情,不是要操纵他人,是不会对他人有所期待。比如孩子只顾着看电视,不小心把饭弄洒了,结果爸爸大发雷霆,孩子被吓哭了。此时,如果妈妈轻轻地抱起孩子,暂时离开现场,来到书房,帮孩子擦干眼泪,温柔地对他说:“别怕,妈妈保护你。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把饭弄洒的,你现在是不是很难受?因为你弄洒饭,已经感觉不好了,还被爸爸骂,是不是你觉得很委屈呢?所以你哭了,是不是?”共情,让孩子去关注自己的感受,并说出来。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让他慢慢学会共情。
习惯了批判的家长们,是该认真反省反省了。
第八、从纪律到开明的规矩。
好的规矩是什么样的呢?作者说它有两个特点——“这条规矩是否服务于你和你的孩子更高层次的自我 ?这条规矩是否有商榷的余地?”由此看来,如果你家的规矩只是给孩子定的,只是为了约束孩子,那么这样的规矩是不会让孩子心服口服的,只能是一个规矩而已。遵守规矩,从大人做起,才更有约束力,不是吗?人人平等嘛!
一个家庭最基本的规矩有哪些呢?
1.尊重自我——做好自我防护,包括清洁和睡眠;
2.尊重个人所处的环境——整洁的房间和家;
3.尊重个人的内心——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过程;
4.尊重家庭和社区——与人沟通及贡献社会。
第九、从战场到谈判桌。
其实,家长与孩子的问题,根源是沟通不畅。家长从小管到大,孩子依然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是啊,我们何曾与孩子真正真诚地交流过呢?
所以家长们,需要放下你的架子和权威,多与孩子进行平等的、真诚的交流,孩子才能从心里感受到你对他的爱,他才愿意接受你的建议和意见,并愿意与你分享他的看法和主张,如此,还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呢?和平,要从家长开始。
一个觉醒的家庭,是这样的,家长是自在的,孩子也是自在的,这个家里不再是控制 ,而是爱、理解和倾听,然后,每个人努力做好自己。
“我们为孩子所能够做的事,是创造条件并且接纳他的现状和未来,这就是一个觉醒的家庭所应该有的样子。”
愿我们的孩子能生活在一个觉醒的家庭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