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参加一场培训,那一定是“教育行走”。而我非常有幸能够成为第八届“教育行走”教师公益研修夏令营中的一员。在现场,我的内心是激动的,震撼的,是轻松的,是自由的,生命是被点燃的。到底我为什么这么着魔呢?
那就从前期预热说起吧,一个月之前开始建总群,30天的预热期,每天都有老师在群内分享他们的教育故事。虽然我没有每天都听,但只要我听的那天我的心情就非常舒畅,我的内心就有被触动,从而觉察自己该如何过好这一天。但始终没有主动去分享,只是把自己当成局外人,听听而已。同时内心有怀疑也有期待,怀疑的是“教育行走”真的有这么大魅力吗?有的老师一届都没有落下,有的老师腿脚不方便也要现场做分享。
直到我在破冰晚会开始前15分钟到达现场,林清华老师告诉我说今天我们就要表演。我内心一惊,处于懵逼的状态:“天哪,我动作一个都还没学过,这可咋整呢,我还要独自跳一段,队形我也不知道。”于是我花了5分钟时间吃了晚餐,在晚会开始的时候我还在外面学习动作。等到我们这个节目上场的时候,我还是一头雾水。音乐一响,豁出去了,好歹也是专业的,不管动作,只管保持活力就够了。临场发挥,再加上大家的配合,舞台上的我激情似火,动力十足,全场也被我点燃。之后的节目,老师们一个一个发挥着自己所擅长的,天南地北的汇聚的几个小时里,甚至都没有排练就直接上场,虽然不那么专业,也可以没有任何的规矩。但给人的感觉是无比的开心与轻松,每个老师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比如说“大笑姑婆”这个节目就是几位老师上去大笑了几声,就把台下的老师给逗乐了。比如说用家乡话来朗读“教育行走之歌”也是趣味十足,最高潮部分应该是粤语歌串烧,唱出了演唱会的感觉。晚会结束还沉浸在喜悦之中。
第一天的第一堂讲座是由北师大大亚湾实验学校李玲校长带来的《量子视域下的现代学校》,给我带来非常大的震撼。一个学校建校前六年校长在学校一共不足6个月,学校没有考勤、不签到、不打卡、不刷脸,一直运行正常……等等一系列从所未闻的操作,这让教书10年的我瞠目结舌。虽然量子管理以前在国学班也听过,也不知道具体的操作是怎样的,听了李校长的讲座才有了一些概念性的了解。我们已经进入量子时代,量子是不确定的,因为不确定,所以一切都有可能。可能性是这两天出现的最多的词汇,比如张文质老师说的一个人可能就是一个队伍,我们通过自己的坚守有可能会产生蝴蝶效应、正道效应,会吸引同频共振的人。
唐晓勇校长分享的《数字儿童应该如何学习》也提出了可能性这个概念,在人工智能时代,只要输入语言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心想事成变成了可能,我们教师该何去何从。很多事情都能被人工智能群代替,我们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因为不确定,我们也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坚守的力量,相信生命的无限可能。生命化教育从自我变革开始,可能性就开始了。
我觉得讲课的老师非常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有从“教育行走”成长起来的老师,有一个学校只有9个学生的校长,有非常诗意不被体制束缚的老师,在这里每一位老师都能被看见,从大会的主题学术报告到分组教育沙龙,思想开放、形式多样,每一个人均享受充分表达自由。而且教育理念和思想非常具有先锋性和前瞻性,从量子管理、PBL到数字化教学再国际顶尖的课程,应有尽有。
“教育行走”还在继续着,而我的生命也被点燃,跟随“教育行走”的美仁们去践行,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