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氧仪发放已有两天了,两天了连盒子都没打开。太太说你快装上电池啊,人家都用了,都在晒上了。
我说你不晒是怕人家以为你不会用啊。太太笑说是的,你还是快装上电池吧。
好吧,我说让我找找看家里有没有电池再说。
别说,拉开茶几的抽屉,里面还真有一版可用的电池,那就装上测吧:
正常
正常
正常
我们一家三口全都正常!
那就好,我感觉我也应该是正常的。自有了疫情后我都很少和人见面交往了,大家都敬而远之,何况两针已打下去,这病毒没那么容易就找到我吧。
突然太太又慌张的跑来跟我说,你再测测吧,我看你的心率有多少,我刚看到有另一数据,那是测心率的,可我心率怎么才四十多?你测测看你是多少?
好吧我测测。额,七十多,我是七十多我的是正常的。再叫女儿过来测测。测了女儿,九十九,哇,这是不是太高了?
上网查查看,看看什么样的数值最好。于是一查,得出的结论是:我的适中,女儿的正常偏高,她妈妈是最好的,被认为是属于优秀运动员型的。哇,家里出了个优秀运动员!哎,有没有搞错,她是个工程师,和运动员可不粘边啊。
不过在我们家,她的确是运动量最大的。每周跑步5次,其中一次还是半马,另加一次徒步。还有就是每次午饭前,她都坚持要做过平板支撑和靠墙深蹲之类的才肯用餐。她也参加过多次马拉松比赛,跑过之后也没有什么的不良反应。
记得在十多年前,她去看医生,因为她腰酸背痛的。医生问过职业,得知她在工作中坐太久了,头一直要仰看电脑,是缺少运动。说,你平常要有些运动,除了活动颈椎(医生教了一些动作),还可以游泳跑步等等。
太太不会游泳,也学不会,怕水。她说自小只会读书,体育运动一概不行。现在医生建议的运动项目,好像也只有跑步最简单,于是她选择了跑步。
一开始她也是跑不动,她比较胖,她那个跑的速度和我快走差不多,但她坚持运动的习惯也是从此开始养成。那时住在西部的湖畔,也就是靠近裕廊湖。裕廊湖外就有围绕着湖岸的小路,每当清晨或是傍晚,那里就有跑步的人群,她也就每天一放工也先去跑上一会儿,然后才回家冲凉吃饭,每当到了个双休日就改成早上跑,除了下大雨的天气。
她的工作是需要经常出差的,多数是去马来西亚,每周去两次。虽然谈不上有多累,但她说因为每次要坐久久的车,让她好疲劳好辛苦。可自经过一个阶段的运动之后,这种疲劳消失了。即便是飞往欧洲出差,在飞机上一坐就是要十多个钟,她说她也毫无疲惫之感。她还在微信上建了个西部徒步群,凡有兴趣的朋友每周一起越野徒步一次,大家都开玩笑的叫她社长。现在我们住东部,我们东部微信圈里的跑步群又是她组织起来的。
其实她初次跑步时,我根本就没想过她会跑出个什么名堂,只要她身体有所改善就好。她自己也是这么想的。她做事也是不太注重什么效率的,跑步也是,总是慢慢地似跑似走的,只是从不间断。一开始也就是两三公里的距离,都是连走带跑的,然后逐月增加跑量,增加的很慢。就这样过了一年后,有社区组织的地区比赛她就参加了,报了个最短的5公里赛。后来随着坚持不懈的锻炼,她跑的距离和速度也都在持续的增加。记得在一年后再和她跑时(那时我很少运动),我已跟不上她。现在她是我们东部微信群里的跑步小组的群主,每天都有十多人一起跑,跑者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她的年龄是最大一类的,可坚持最好的就是她。
时间过得真快,这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以前不被看好的运动菜鸟竟也成了很会跑步的人了。她说每次在海边跑步都会遇到很多人和她打招呼,都是些常年去那里运动的人,大家彼此都很熟悉了,也都熟悉了彼此的身影,有时老远还看不清是谁,远远的就有人和你问早。现在不用说跑十几二十公里了,马拉松也已参加过很多个,成绩还都不错。看来做什么事都要坚持,而且不可着急,一定要循序渐进。
在这一点上我和她就差很远。虽然我现在也有运动,跑步也有一年多了。可至今我也没跑出过十公里,因为性急以为自己强,结果在一年里就跑伤过两次,也因此时常是跑跑走走的,所以进步就很慢。但毕竟是还是有些运动的,身体还是比以前强了一些。
至于女儿我就无话可说了。她的生活就是黑白颠倒的。她说晚上静了才可以写出东西,因此她晚上通常是不睡觉的,至于是写东西多还是打游戏久就不知道了,而白天的休息也是完全没有规律。至于运动和好好吃饭就更谈不上了。哎,也没办法,孩子都大了也无法管了。不过我拿着血氧仪告诉她:它向你提出警告了,别到时候追悔莫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