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党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容色言动、衣食住行、颂扬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正人君子。
从开篇的:“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唯谨尔。”这里主要讲的是孔子在本乡的地方上,非常温和恭顺,显得不会说话的样子。而在朝廷却说话流畅谨慎,表达了孔子在不同场合符合礼的标准。
反思我们现代的社会,物质至上的年代里。我们所有的人都生活在欲望无止境的思想境界,在不同的场合不但没有符合礼的原则。反之,带给别人的还是无礼的行为举止。比如在亲人聚会或是同学聚会的日子里,除了谈论谁的事业成功,谁买了房,买了车或是谁的小孩考上了名校,工资待遇等等。似乎从未去体会感受在乎那些没有比自己过得好的人,所以同学的聚会越来越多了成为了交际会,攀比会。
我记得当时我第一次参加同学聚会。除了一起喝酒、聊天、唱歌。互相吹捧之外,似乎没有一些精神上的交流,更谈不上有思想语言的共鸣了。所以后来,我就不想浪费时间在这些无聊的交际中,我感觉人最应该做的就是先做好自己,不受外界的影响。
就算自己很优秀,也更要谦虚低调,像孔子一样,在不同身份的人面前,要用不同的支体语言去与学会与人沟通交流,这也是学会尊重别人的基本礼节之一。只有学会尊重别人的同时,别人同样才会去尊重你。
学会了在不同场合去尊重人之外,那么孔子接着说了自己如何在工作中的日常表现,先说孔子上朝下朝的表现吧,孔子上朝时,走进大门,低头躬身,好像不容他直着身子进去。经过国君座位,顿时脸色庄重,脚步加快,憋住气,不敢出声。退出朝,慢慢退出,下台阶时才开始恢复正常,舒展开来。下完台阶,姿态像鸟儿展翅一样轻快。
我们按现代人的思想观点,感觉孔子这样上朝下朝完全判若两人,这样活得太累。但仔细深思孔子的仁义的思想中,看出孔子对君王的尊重。对自己工作的认真的态度,才导致他成为了一代圣贤。
反思我们现代人,在公司上班,大部分的人是没有对自己的职业有敬畏之心的。公司的制度也没有去完全遵守,被公司开除了之后,还愤愤不平。所以读到孔子这一章,告诉我们在公司或是自己创业及家庭里,应该要做到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公司有公司规定,国家有国家的制度,我们一定要按章守法去遵守执行,不走偏路,才能养成敬业守业负责的人生态度。
我们对自己人生有了负责的态度,还要更好的养成生活的好习惯。接着孔子就讲了他的衣食住行。他:“食不语,寝不言。席不正,不坐。寝不尸,居不客。”这说明他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对自已日常行为的标准,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孔子更讲究科学饮食,孔子从不吃不卫生,变质的食物。饮酒适量,食物多样化,肉要精细化,由此可见,孔子对养生健康这一保健意识的重要性。
反观我们现代人,为了追求物质至上的思想。早上起来,有一大部分人是不吃早餐的,中餐就草草解决,晚上却大鱼大肉,久而久之,胃癌犯病率年年上升。所以我们在追求物质的基础上,还是一定要将自己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将物质做减法,将精神做加法,这样才能活得越来越靠近圣贤的思想。
人一旦有了对精神的渴望与追求,才会有理想与信仰的存在。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孔子马厩失火的故事一章,当他听到这个消息,第一问的不是马,而是人受伤否。真是:“仁者爱人的思想”,孔子的《论语》一书的思想就是:“仁、义”,“爱”是最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升华,也是孔子的灵魂所在,能写好一部好的作品也是体现了作者个人灵魂所在。
2022.3.10于小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