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子四岁2个月,这次生病住院一个星期,输液扎针、抽血化验都没有哭过,而且比较配合医生。我们这样和儿子说:现在扎针输液,会疼一下的,我们配合医生给你扎针,你现在身体里的小精灵生病了,身体内有病菌,需要输液输入有能量的好细胞,和你身体里的小精灵一起战斗打败病菌。儿子似懂非懂的点头,儿子每次扎针抽血完,我们都要及时肯定儿子的勇敢坚强,是个小男子汉,医生护士都肯定儿子的配合!这样儿子就越来越勇敢了,自己还说:疼一下就不疼了。
小儿子在住院这几天,看到了大小不同的宝贝生病,也听到有的宝妈宝爸们这样和宝贝说:(1)快点吃药,不然医生又给你打针呀;(2)不疼了不疼了,男子汉哭啥了,羞死人了;(3)再跑我就不要你,送人了;(4)不哭了(输液哭,与姐姐无关),我们打姐姐,都是姐姐逗孩子了……
这样和孩子说话负面影响比较大,我个人认为(1)这种情况和孩子说话,潜台词就是,医生是坏人,你不听话就要打针,而让孩子觉得打针是很可怕的事;(2)这种情况是掩盖事实,父母没有说真话,打针就是疼,这是事实。可是孩子不知道该相信自己呢,还是相信父母的话呢!父母无形之中给孩子还加一个无形的枷锁:男人不能哭,男人哭就是丢人的。所以我们看到太多的男人再痛苦都不敢哭。(3)这种情况是父母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虽然父母是玩笑话,甚至是逗着玩,但是孩子害怕父母抛弃他,孩子时刻在讨好父母保全自己的生命。一个成人在小时候没有安全感时,他经常会生活在恐惧焦虑中,后天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与代价来寻找安全感。(4)这种情况是在教孩子抱怨迁怒别人,不需要为自己负责。(特此声明:分析这些情况都是我自己个人的看法,如有不合适的地方,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小结:
1.孩子打针输液真正害怕的是对未知的恐惧,而不是怕疼,所以只要和孩子说清楚,孩子是很勇敢的。
2.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如果父母说话不注意,慢慢的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受损,甚至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
3.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孩子是很智慧的。
4.语言的魅力无限,如果我们讲究说话,同样意思的一句话,不同的人表达出来会有不同的效果,不仅听话的人很舒服,而说话的人也会收获更多的爱!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母是他的天,无论父母的话是好是坏都将对孩子影响深远,甚至会陪伴一生。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标杆,努力让标杆发挥标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