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课堂
中国课有什么特点?
中国的课堂是传统的课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视学习,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中国的《论语》、《荀子》、《学记》,开篇都是和“学”有关。尤其在今天的课堂里,更是知识的传授为主,以取得高分为主。“分数”是至高原则。教师评比看分数,学校评比看分数,县域评比看分数,分数成了悬在学生中的一把达摩利克之剑,刷题成了提高分数的强有力的武器。可分数高了就代表知识掌握了吗?就代表学会了吗?不敢苟同?那又该如何检验学生的学到知识了呢?高考的指挥棒又改如何改呢?真的是一道无解的试题。
中国课重视启发诱导。
中国课重视读书。朱熹,孔子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中国最早的教育就是从背诵经典开始。
中国课重视问答,倡导师生之间以问答的形式进行互动教学。《论语》、《孟子》都是语录体的教育著作。
中国的大班额适合中国的国情。竞争的人才选拔和大班额教学都是中国的国情下的产物。
中国课重视实践,中国的教育家都是上课上出来的。在家需要阅读,需要写作,但更重要的是需要上课。
中国课有鲜明的中国风格。重视基础的传授,强双基训练,遵循知识的结构,强调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如韩军老师执教《背影》的时候,首先铺垫了朱家人的人物关系,两代人人的情感纠葛,年轻父亲和年老父亲之间的彼此懂得,生命的苍老与脆弱……层层铺垫中学生,理解了成长,生命,理解了死亡。中国课重视指导,以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对“学”有效的介入、引领和指导。中国课重视练习,当堂练习,当堂解决,在练习中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如何在传承中创造“中国课”?
让传统文化和教育传统一起进课堂。把教育传统融入教学基本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变讲授为讲授和讨论,讨论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
就目前来看,大班额教学不可改变,传统课堂的形式也无法改变,在发挥传统课堂的优势同时,也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动起来,多让学生的参与课堂,多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造性的开展课堂巩固练习。
中国的课堂存在有一千年的历史,1000年来,中华民族不断有新的人才涌现,说明传统课堂还是有很多优势,近几年来,创新型人才很少,传统课堂存在束缚学生个性等问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慢慢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