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夜色很美,溪边的景很美。我和阿妈一起散步很美。回忆很美,我的心愿也很美。因此,在这个美的氛围下,作者又来了一句“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个“啊”,不像前面那么浓烈,但是,却把我们带入到了温暖的回忆当中。把我们带进了这个散步的美好境界当中。此时,“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它要和第一句在语气上有不同点。第一次的时候是特别的激动,这一句是特别的享受。老师读前面,你们读这一句话。
生:(读)
师:同样一句话,就读出了两个层次。这种美感都沉浸在后面的省略号里,呈现出了月下散步的美妙。所以,同学们要好好读这些句子。
第六自然段同样表现的很明显,老师不讲了,大家自己读。“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预备起!
生:(齐读)
师:第六段里第一次“哦,阿妈”该怎么读?
生:我觉得这里应该降个调读。因为这后面是写“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这是在强调,这是我们家的地。
师:你的声音很适合读出降调的感觉。但是,我们看后面的句子“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我们家的地长势怎么样?
生:长势很好,所以应该读出欣喜,开心之情。秋天的丰收就要来临了。
师:你来试试降调读一读,你再来声调读一读,哪个好?
生:还是上扬的语调读起来更好。
师;第二次的“哦,阿妈”这儿应该读出什么语气?
生:催促的语气,因为文中说到“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师:心情是迫不及待的,信息,期待的心情都在其中了。我们看看第六段,作者描写秋天丰收的景色,把各种感官都打开了,有嗅觉、视觉、听觉,看到了秋天的美好景色。又想到了阿爸要回来,这种兴奋就更加激动了。内心的情绪就走啊走,来一起读第三个“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生:(齐读)
师:文章还有一个“啊”,在第几段?(第八段)谁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个时候,阿妈就是谁?(月亮)我是谁?(“小星星”)。阿妈牵着我的手,其实就是天上的月亮牵着星星的手。自然和人完全的融合在一次,我们和这无边的月色也完全融合在一起。我们结合这样想象的场景,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啊,在我扬起脸看阿妈的时候……)
师:读到最后,要把声音慢慢降下来,慢慢沉浸在这种美的意境之中。此时此刻,作者的情绪意境抑制不住了,今晚的月亮,就是心中的阿妈,今晚的自己就是小星星。我和阿妈走月亮,天上的月亮和星星暖人间。所以,万语千言,转化为文章的最后一句。
生:(齐读: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师:这一句中,没有加语气词。如果你还要加,你会加入哪个字?
生:多么奇妙的夜晚啊,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师:句末的感叹号,把语气上扬,标点的变换其实就是语气的变化。也让我们看到了今晚走月亮的过程,所以,同学们,读好三个语气词,今晚的月亮就是你的了。再来读一读这三个语气词的句子。
生:(齐读:带语气词的句子)
师:为什么是“奇妙”的夜晚?
生:看见月亮和星星,就像看见自己和阿妈。
师:如果把“奇妙”去掉,你会用哪个词来形容今晚的景色。
生:多么温暖的夜晚啊(强调母子情深)
多么美丽的夜晚啊(强调今晚的景色)
多么温馨的夜晚啊
多么和谐的夜晚啊
师:所以,这样的夜晚只能用“奇妙”来总结。一起读:
生: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