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笔法
日夜悬心忆,知隔几年秋。《春秋》,一部蕴涵着深刻思想的政治学著作。天开人文,鲁兴春秋。春秋这部经,对后世最大的影响,就是被人们称赞的春秋笔法。我,做新妈祖,写八股诵,四书五经中的《春秋》,当然也学习一点点。俱是海天黄叶信,两逢霜节菊花秋。春秋最大的特点就是每用一个字,都是入木三分,有褒贬含义。
后世很多的人在写作的时候,学习春秋的写作方法,用字用言,字字珠玑。才情光日月,笔力动乾坤。八股文,要求学习春秋笔法。春秋是历史上人文时代的开端,也是儒家文化的先声。《春秋》面对纷绘史实,敢于秉笔直书,所记事件与人物,具有很高的历史真实性。中国思想文化的儒家传统是如何来的,不知春秋是无法知后世的。《春秋》,是那个时代的人性历史。
春秋时期,泱泱大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人们开始有了礼,懂得了仁爱,大智大勇的中庸智慧开始浮现。造化有功力,中庸归笔端。《春秋》,完美记载了那个时代的人性的具体表现以及发展历程,朴实典雅,清丽脱俗,表现了高度的艺术提炼。我学习“春秋笔法”,持之以恒,为新时代的政治服务,主要写阳光的,主旋律的,大多数人喜欢的。
我做新妈祖,服务“台湾统一”,心平气和,全神贯注,用八股诵传递妈祖的声音。天妃投大笔,佳句记湄洲。我写系列妈祖书,代表作乃《八股诵》四卷本,其中有《妈祖传》。我写妈祖,力求集中,突出重点。援笔人皆是,写来当甚强。我学习孔孟的春秋笔法,小心翼翼,只写真实合理的,只写对于主题有用的,只写对于社会和世人有用的。
《春秋》记述史实,暗含褒贬,行文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看法,多用于史书编写。《左传》发微探幽:“《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其行文精炼、严密有力。人物辞令含蓄蕴藉、刚柔并济、绵里藏针,或意在言外,或暗藏玄机,有内涵。
《春秋》,儒家典籍“六经”之一,第一部汉民族编年史兼历史散文集。作为鲁国的编年史,由孔子修订而成。《春秋》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后来出现对《春秋》进行详细解释的“传”,较为有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春秋》语言精练,遣词有序。文字简质,后人不易理解,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说明,称之为“传”。
学问非今日,唯须积年多。《春秋三传》,古代读书人滚瓜烂熟的必修课。现《春秋》原文,一般合编入《左传》,作为儒学之“经”。《左传》卷帙浩繁,内容庞杂,将春秋甚至更为久远年代的社会文化与生活形态清晰展示。《左传》借人物之口,引用儒家经典及儒学史书,叙史的同时,解读了经典中的文辞,阐述了儒家治国理念。《左传》,可谓亦经亦史。
公羊传和榖梁传,讲“微言大义”,试图阐述清楚孔子的本意。左传以史实为主,补充了《春秋》中没有记录的大事,和《春秋》有出入。“春秋笔法”主题单一,材料集中,格调阳光,表达纯净,冷静,中庸,实在,厚道,是中国文章的主流笔法。诗情似到湄洲夜,墨色轻含八股秋。我,努力,认真。“天道远,人道迩。”天道飘渺遥远,人事靠自己的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