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人们,在公交车上,电梯里,马路上;吃饭时,等车时,睡觉前,永远低着头,把玩着手里的手机,刷刷刷。这样的现象不分地点,不分场合地上演在我们身边。手机全面占领我们的生活,手机大块地占领我们的时间,我们原始的大脑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一头扎进这巨大信息流冲击的激流中,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思考。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或许在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从出生起我们就学习着各种语言,图画,母语,地方话,英语,数学语言,编程语言等等,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或许很少去思考传递信息的媒介对我们理解世界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比如同样的信息能否通过不同的信息载体,如声音,文字或者图画来传递?不同的载体对同一个信息的传递过程会产生什么的样的影响,是会使信息失真还是会附加上其他不必要的东西?
再比如不同的语言,是否能传递完全一致的信息?中文词语“哲学”,和英语单词“Philosophy”是否有着完全一致的内涵?我现在正在用汉字表达我的想法,那我能否用绘画/摄影/音乐来表达同样的内容?
很明显,不同的媒介对信息的传递有着自己的特点,不同的媒介有着自己的隐喻(我的理解是附加在信息之下对人们不知不觉的心理暗示)。
人类发明的各种媒介工具都有着不同的心理暗示。人们一路走来的印刷术时代,电视娱乐业时代,再到现在的互联网/手机娱乐业时代;人类社会的文化无一不是随着信息媒介的改变而产生重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