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主题:《从“心”认识孩子,化解育儿焦虑,疗愈自己!》
案例:凡凡,5虚岁,男孩
凡凡妈妈来自北方,嫁到南方小镇,不久生下凡凡。但爸爸妈妈在孩子不满周岁时就开始常因为婆媳问题争吵,妈妈常常对凡凡表达“离婚”“不要你”的想法,但内心又很放不下孩子,不断指责奶奶的强势,爸爸的不作为。
而孩子的表现更是让妈妈抓狂。
1、凡凡出门就要腻在妈妈身边,即使有再好玩的玩具,也不离开妈妈。
2、在妈妈可见的范围内,凡凡总爱捣蛋。一会打翻水杯,一会发出怪叫。
3、如果和其他孩子起了冲突,凡凡会抬手就打,妈妈严厉批评,也拒绝道歉,直到妈妈动手打他。
4、凡凡的生活习惯很糟糕,常常在家里也随地大小便,妈妈的做法常常是奔溃不管或打一顿,凡凡会立刻说“我错了”,下次却还是再犯。
案例分析:在这个家庭中,没有一个人是开心的,不开心的爸妈,不开心的宝宝,还有奶奶。
凡凡的妈妈远嫁,生孩子是人生一个很大的转变和分水岭,她的内心极其脆弱敏感,没有自己父母亲人在身边,也是孤独和无助的。跟婆婆相处不愉快,老公不作为,凡凡的妈妈想走却有了牵挂,有意无意迁怒于孩子。
1.凡凡时时刻刻粘着妈妈,因为妈妈无时无刻不在告诉他一个信息,爸爸妈妈会离婚,妈妈可能随时会不要他,离开他,他的内心缺乏安全感。陆老师讲过,0-1岁是孩子信任对不信任阶段,要给予婴儿稳定的环境,稳定的抚养人,这样才能造就孩子稳定的心理状态,1岁以内的孩子怎么爱都不过分,他们的生命存在完全依赖于抚养人。凡凡作为一个小婴儿时,妈妈就表达出不要他的想法,他的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没有一个可以无忧无虑依靠的港湾,孩子的内心是担心害怕的,但他的语言机制还没能表达出来。
2.妈妈可见的范围内,凡凡会捣乱,也就是说妈妈在场,孩子会这样,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他想吸引妈妈的眼光,但是他不知道如何让妈妈的注意力在他的身上,而家庭中无休止的争吵无意中告诉凡凡,他要这样做。
3.不满5岁的凡凡跟小朋友起了冲突,他没有学会如何与小朋友交往,家庭中的争吵让他学会了“动手”解决问题。进而换来妈妈的严厉教育喝批评,孩子可能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4.孩子的生活习惯,是可以在孩子3岁后慢慢培养,孩子的习惯没有养成,这并不是孩子的错,这是抚养人的问题。而妈妈的解决方式始终是打或者骂,却没有换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孩子虽然在外人看来,不讲理,习惯不好,但是这个家庭,在我看来最需要改变的是妈妈。妈妈作为一个妻子、一个妈妈,所有我们要做的事情是解决问题,不是抱怨,不是动手解决。妈妈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平缓自己的情绪,婆媳关系处不来,就淡淡地相处,跟老公一起把自己的小家照顾好,所有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排第一位的,一个父母有爱的家庭才能抚育出一个有爱的孩子。对老公的不满,都可以提出来,好好地谈,开诚布公,能解决的解决,不能解决的想办法。对于凡凡,我觉得凡凡妈妈如果学习育儿愈己课,一定很后悔。妈妈对于孩子而言,就是全部,全部的信任和依赖。有一句话是,上帝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可是凡凡的妈妈做了什么,威胁不要他,离开他。孩子不知道谁可以依赖,即使妈妈打骂教育,孩子还是无条件信任妈妈,依赖妈妈。凡凡妈妈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陪伴,教会孩子如何与小朋友相处。弥补上孩子缺失的安全感,给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