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3【读书笔记】将一节课变为论文3

今天继续阅读谢晓英的《教师如何写论文》一书,阅读第二部分“如何将一节课变为论文”,重点学习课例设计写作的另一种方式,即理论热点+学科共性问题,笔记如下。

1. 备课有理念,论文有基础,我们备课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备课、备教材、备学生,也要查阅与课有关的理论,这样备课有深度,方便后续将课改为文章。

2. 案例:《“一课一例”在促进深度学习中的应用——以“生命的任性”为例》写作思路

①写作起点:公开课准备过程中,记录收获和感悟,供日后自己总结和反思。

②构思过程:首先提炼主题,根据备课指导理念“一课一例”确定文章切入点角度,结合公开课主题“增强生命意识,追求生命价值”,选择了六年级下次的“增强生命的韧性”为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难点以及难点突破时,使用“一课一例”的方式,让这节课有明确的理论支撑和教学亮点。

然后将内容进行转化,第一部分分析“一课一例”和深度学习的概念和两者之间的联系,这部分是关于这节课备课指导理念的详细阐述;第二部分介绍选择“生命教育”主题的原因,即对教学重难点分析和学情分析,用学术语言呈现;第三部分围绕“深度学习”“一课一例”对这节课教学环节设计进行详细阐述分析;第四部分概括了“一课一练”对深度学习的促进作用,依据教学反思进行写作。

最后是理论支撑,本文写作的理论支撑是“一课一例”和深度学习,教师写作的重点不是提出和创新某个理论,而是以现有理论为指导,改进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我们选用的理论要和我们的课相匹配,能够指导我们的日常教学。

③写作心得。首先,上完公开课后马上进行反思总结,这样容易出文章。我们尽量在上完课的两到三周内把初稿写出来,然后再耐心打磨初稿。其次,备课有深度,写作没难度。即备课的时候把教学目标、备课指导理念搞清楚,方便后续写文章。文章的切入角度课从教学设计的亮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方式等方面入手。最后要注重学习和借鉴。从模仿开始,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研究方法、写作思路和叙事方法,然后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文章。查阅相关文献,收集同类论文的撰写角度和思路,再确定自己的写作框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