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在中国屏风上》是毛姆为数不多的游记之一,也是一本让我一见钟情的作品。毛姆以独特的视角,从一本游记出发,带我们重新认识二十世纪初的旧中国许多的人和事。
音频选自喜马拉y,虽然朗诵者咬字不是很标准,但款款道来,别有一番感觉,是非常独特优雅的朗读。
27. 沙利文
他曾是一个爱尔兰水手。
他在香港下了船,心血来潮地要走遍中国。他在这个国家游历了三年,很快就学会了和中国人打交道,这对他们这个阶级的人来说要比那些受过更好教育的人容易得多。
他凭借小聪明过日子。他有意避开英国领事馆,而是跑到他路过的城镇地方长官那里,装作在路上被土匪抢光了身上所有的钱。
他的故事编得如此逼真,使人家相信他是个大人物而心生敬畏,就像科斯蒂冈船长那样。地方官按中国人的习惯接待之后急着摆脱他,便乐于用十几块大洋把他打发走。这样,他即便骗不到钱,至少也能够饱餐一顿,再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
他那种粗俗的幽默还是挺投中国人所好的,所以屡试不爽,直到遇上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官才栽了跟头。那位官员听了他的故事后对他说:
“你不过是个乞丐,一个流浪汉,真是该打。”
那官员一声令下,他就被拖了出去,按在地上被重重地打了顿板子。这不但让他受了不轻的皮肉之苦,还被吓得够呛,更是一种奇耻大辱。
他行骗的勇气遭到重挫,于是就放弃了流浪的生活,跑到一个偏僻的港口,向海关专员申请当港口稽查。那种工作没几个白人愿意干,也不需要什么条件,于是他得到了这份工作。
现在你看他,一个皮肤晒得黝黑,脸上刮得干干净净的四十五岁的男人,面色红润,还有点发福,穿着整洁的蓝色制服,登上汽轮和帆船执行公务了。
在那个滨河小城,他和海关代理专员、邮政局长以及一个传教士是仅有的几个欧洲人。他对中国人及他们的习惯的了解使他成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他娶了一个娇小的中国老婆,有了四个孩子。对过去他并不避讳,只消一点烈性威士忌他就会将他的冒险故事向你全盘托出。
但是挨板子的经历成了他难以忘却的痛。这件事让他惊吓不小,而且他不能——他就是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如此遭遇。他对那位让他挨打的地方官没有仇恨,相反,他再次显示出他的幽默感来。
“那个老家伙真是个胆大妄为的人,一个老流氓。”他说。“从没见过,是吧?”
读后感
《在中国屏风上》不仅描述了1920年前后中国的市井风情,还展现了很多外国人在当时的中国生活工作的情况,这也是毛姆写这本书的目的之一。他想让自己本国人了解在神秘的异国他乡同胞人的生活,而这本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实现了这种目的。
毛姆在这本书里写到了不少的同胞,大都和他旅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人物,比如海关官员、船长、修女、医生和本文中的港口稽查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