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习新的一课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着深刻的两面性:基于亲子关系的层面,一面是与孩子深刻连接、感同身受;另一面是一种盲目非理性的状态,让我们以愤怒或者其他方式把孩子推向另一边。
我们可以称他们为“真我”和“自我”。
“自我”并不是真正的我们自己,他是一种应激反应,甚至不受我们自己控制。
我们都曾有过这种经历,对孩子恶语相向,然后又陷入深深的懊悔和自我怀疑,我怎么这样对我的孩子,我是个糟糕的妈妈。这就是“自我”和“真我”切换时带给我们的困惑。
要摆脱这种困惑
1.认识到“自我”并非“真我”;
2.明白“自我”是可以被驯服的;
“自我”是我们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中,避免自己受到伤害的一种自我保护模式。例如被嘲笑是胆小鬼的孩子走入了另一个自我情感封闭的极端。并且误认为这种“应该是”的模式就是自己。
在回应孩子情感的时候我们也经常切换到“自我”模式,这无疑会切断与孩子情感的链接,进而引发孩子创造出他的“自我”模式,周而复始。
一旦家长认识到“自我”模式的存在,又会陷入一个新的陷阱,就是自责与愧疚。而且经常在暴怒与自责里循环。这是非常令人沮丧的一种状态。
读书、学习、交流有助于让我们认识到
其实每一个做父母的人都经历过这种莽撞、无助的时刻。
“这是为人父母的必经之路。我们不应该纠结于“本该”怎么样,而是将这种意识当作一次转变的机会。”
“宽恕我们愚昧的时刻,使我们拥抱当下,创造积极的改变。”
——
一旦觉醒开始发生,我们开始不再采用“自动应答”模式。
觉察是可以被训练的。
随着有意识地训练,觉察会更加自然的发生,我们会越来越多的处于真我状态中,也会呼唤出孩子的真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