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觉醒》D1

第一章 学习新的一课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着深刻的两面性:基于亲子关系的层面,一面是与孩子深刻连接、感同身受;另一面是一种盲目非理性的状态,让我们以愤怒或者其他方式把孩子推向另一边。


我们可以称他们为“真我”和“自我”。


“自我”并不是真正的我们自己,他是一种应激反应,甚至不受我们自己控制。


我们都曾有过这种经历,对孩子恶语相向,然后又陷入深深的懊悔和自我怀疑,我怎么这样对我的孩子,我是个糟糕的妈妈。这就是“自我”和“真我”切换时带给我们的困惑。


要摆脱这种困惑

1.认识到“自我”并非“真我”;

2.明白“自我”是可以被驯服的;


“自我”是我们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中,避免自己受到伤害的一种自我保护模式。例如被嘲笑是胆小鬼的孩子走入了另一个自我情感封闭的极端。并且误认为这种“应该是”的模式就是自己。


在回应孩子情感的时候我们也经常切换到“自我”模式,这无疑会切断与孩子情感的链接,进而引发孩子创造出他的“自我”模式,周而复始。


一旦家长认识到“自我”模式的存在,又会陷入一个新的陷阱,就是自责与愧疚。而且经常在暴怒与自责里循环。这是非常令人沮丧的一种状态。


读书、学习、交流有助于让我们认识到

其实每一个做父母的人都经历过这种莽撞、无助的时刻。


“这是为人父母的必经之路。我们不应该纠结于“本该”怎么样,而是将这种意识当作一次转变的机会。”


“宽恕我们愚昧的时刻,使我们拥抱当下,创造积极的改变。”

——

一旦觉醒开始发生,我们开始不再采用“自动应答”模式。


觉察是可以被训练的。


随着有意识地训练,觉察会更加自然的发生,我们会越来越多的处于真我状态中,也会呼唤出孩子的真我状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本书最大的好处是在于,它不仅仅告诉了我们很多关于育儿的知识和盲区,而且它上升到了生活的哲学的高度。通过这本书,我...
    静待花开_11ce阅读 4,436评论 0 1
  • 今天我们讲的这本书叫作《家庭的觉醒》。这本书是一位非常资深的书友强烈推荐给我的,他说这本书让他醍醐灌顶。我就很好奇...
    六一幼教阅读 5,785评论 0 5
  • 我们终其一生追求的无非就是精神自由,努力活成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而非他人认为我们应该成为的人。 就像纪伯伦说的那样:...
    忻玥阅读 4,444评论 11 14
  • 《家庭的觉醒——养育自主、坚韧和有觉察力的孩子》,〔美〕沙法丽·萨巴瑞(Shefali Tsabary著),庞岚晶...
    DianaLi阅读 4,722评论 0 1
  • 《家庭的觉醒——养育自主、坚韧和有觉察力的孩子》,〔美〕沙法丽·萨巴瑞(Shefali Tsabary著),庞岚晶...
    DianaLi阅读 4,22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