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卷 上)
【一一】(1)虚文之害和明道的返璞归真
爱问文中子、韩退之。
先生曰:「退之,文人之雄耳;文中子,贤儒也。后人徒以文词之故,推尊退之,其实退之去文中子远甚。」
爱问:「何以有拟经之失?」
先生曰:「拟经恐未可尽非。且说后世儒者著述之意与拟经如何?」
爱曰:「世儒著述,近名之意不无,然期以明道;拟经纯若为名。」
先生曰:「著述以明道,亦何所效法?」
曰:「孔子删述六经以明道也。」
先生曰:「然则拟经独非效法孔子乎?」
爱曰:「著述即于道有所发明;拟经似徒拟其迹,恐于道无补。」
先生曰:「子以明道者,使其反朴还淳而见诸行事之实乎?抑将美其言辞而徒以譊譊(náo náo)于世也?天下之大乱,由虚文胜而实行衰也。使道明于天下,则六经不必述;删述六经,孔子不得已也。自伏羲画卦,至于文王、周公,其闲言易,如连山归藏之属,纷纷籍籍,不知其几,易道大乱。孔子以天下好文之风日盛,知其说之将无纪极,于是取文王、周公之说而赞之,以为惟此为得其宗。于是纷纷之说尽废,而天下之言易者始一。书、诗、礼、乐、春秋皆然。书自典、谟以后,诗自二南以降,如九丘、八索,一切淫哇逸荡之词,盖不知其几千百篇。礼、乐之名物度数,至是亦不可胜穷。孔子皆删削而述正之,然后其说始废。如书、诗、礼、乐中,孔子何尝加一语。今之礼记诸说,皆后儒附会而成,已非孔子之旧。至于春秋,虽称孔子作之,其实皆鲁史旧文;所谓『笔』者笔其旧,所谓『削』者削其繁,是有减无增。孔子述六经,惧繁文之乱天下,惟简之而不得,使天下务去其文以求其实,非以文教之也。春秋以后,繁文益盛,天下益乱。始皇焚书得罪,是出于私意,又不合焚六经;若当时志在明道,其诸反经叛理之说,悉取而焚之,亦正暗合删述之意。自秦、汉以降,文又日盛,若欲尽去之,断不能去;只宜取法孔子录其近是者而表章之,则其诸怪悖之说,亦宜渐渐自废。不知文中子当时拟经之意如何。某切深有取于其事,以为圣人复起,不能易也。天下所以不治,只因文盛实衰,人出己见,新奇相高,以眩俗取誉,徒以乱天下之聪明,涂天下之耳目,使天下靡然,争务修饰文词以求知于世,而不复知有敦本尚实,反朴还淳之行。是皆著述有以启之。」
佐藤一斋云:”夫子虽崇《诗》《书》《礼》《乐),而务在躬行,不仅凭诵读而已也,则吾窃疑其所谓删述,亦或无是事也。至于文中子,其事出于子弟门人之手,真伪固难定,古人亦尝言之。文成今不过姑用沿袭之说以论之。而至于此学不求繁文之意,则真能同见千古圣贤心事。要取其意而略其语,可也。”
施邦曜云:“此是先生感慨文胜之意。学者不得因是便谓读书不必究其详。”
[译文]
徐爱问先生对王通和韩愈两个人的看法。
先生说:“韩愈是文人学士中出类拔萃的人,王通则是贤明鸿儒。因为文章诗词的缘故,后人相对更加推崇韩愈,但实际上韩愈比王通差很远”
徐爱问:“世儒说他王通,在拟经的过程中失误很多,那怎么理解呢?”
先生说:“也不能够全盘否定仿作经书的事。先说一下后世儒生们著书立说、阐经述典的用意和仿作经书有什么不同呢?”
徐爱说:“后世儒生们著书讲经虽不无邀名之嫌,也有追求名声的私心,但其主要目的还是在于阐明圣道,仿作经书纯粹是为了个人的名利。”
先生说:“为了阐明圣道而著书讲经,效仿的是谁呢?”
徐爱说:“孔子删改过《六经》以阐明圣道,效仿的是他。”
先生说:“那么仿作经书不也是效法孔子吗?”
徐爱说:“著书论经会使圣道有所发挥,并让之通晓,但仿作经书似乎只是模仿圣人的学说,对圣道恐怕并没有什么好处,”
先生说:“那你认为阐明圣道,是使天理返璞归真使之付诸于实事呢,还是利用华美的言辞招摇过市呢?之所以会天下大乱,就是因为虚文兴盛而缺少实践。假如圣道大白于天下, 那么《六经》也不必删改了。孔子也是不得已而删改《六经》,从伏羲画八卦到周文王、周公,期间解释过《易经》的有《连山》《归藏》等,林林总总,数不胜数,使得《易经》的解释弄得极其混乱。孔子觉得天下喜好文藻的风气每日剧增,知道《易经》这样会被歪曲,于是倡导文王、周公的学说,把他们的学说视为《易经》的正宗。从此其他的学说都被废止,天下对于《易经》的阐述得以统一。《书》《诗》《礼》《乐》《春秋》也都是这样统一的。《书》自《典》《谟》以后, 《诗》自《周南》《召南》以后,像《九丘》《八索》等,所有淫秽逸荡的词句共有成百上千篇。《礼》《乐》中的名物制度也是数不胜数。孔子做出了正确的阐释,把之前一一删除,废止了其他乱七八糟的学说。《书》《诗》《礼》《乐》等书中,孔子删除时并没有增加过自己的言论。如今《礼记》中的众多阐述,并非孔子删改的原本,大都是后世儒生的附会。至于《春秋》,虽然后人认为作者是孔子, 但实际上是鲁国旧史书中的文字,只是经过孔子的整理削述,摘录原文、去掉繁杂,只有减少而无增加。孔子把《六经》删减到不能再减了,以免纷华浮逸的文辞扰乱天下人心,使天下人从此抛弃华丽的文饰注重文章的实质,而不是用虚逸淫荡的文辞来教化天下。《春秋》以后,各种华而不实的文辞日益兴盛,天下大乱。秦始皇焚书留下千古罪名,是因为他这样做是出于控制天下的私心,把《六经》也焚毀了。如果当时他旨在阐明圣道,将那些离经叛道的学说悉数焚毀。就会暗合了孔孔子删改《六经》的本意。自秦汉之后,繁文又一天天兴盛起来,如果想要除尽此风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效法孔子,摘录那些接近真理的阐释加以宣传表彰,那些怪理悖论也就会慢慢消亡了。虽然我不知道王通当初仿作书的本意,但我深切地体会到,他的做法是有可取之处的。我想即使圣人复活,也不会责怪他的。天下纷乱的原因,正在于盛行浮华的文风,求实之风却日渐衰败。人们标新立异,各出己见, 为了取得功名不惜哗众取宠,扰乱天下人的思绪,混淆大家的视听,使得天下人争着崇尚虚文词,在社会上争名夺利,忘记敦厚实在、返璞归真的品性。这些都是那些阐述经典的人所开启的。”
释疑:
返璞归真才是正道,也是先生一生所追求的。这是那些立说著述的学者应该受到启发的关键点,但是作为学者也不得因是便认为读书不必究其详了。
自古至今,大道未变,然而大道之用需因时因地而变。圣人都是守大道而变小节。完全照搬古圣先贤,则不合时宜,在当下行不通;完全迎合时俗,则远离大道,不能长久。
传习录逐条精讲摘要:
说效法的是孔子删述,就是孔子把六经重新整理了一遍,孔子自己说我是述而不作,六经我只是再传手,我自己没有再加我的创造,没有加我的私意,我删述六经是为了弘扬大道,使这个正道得以明确,不要让别人再篡改歪曲了。
孔子《易传》出来以后,那些纷纷之说尽废,确立一个正确的,那些邪的自然就退下了。
虚文过胜,“文”对的是“实”,反朴还真、反朴还淳,虚文胜而实行就衰了。它俩是一个名和实的关系,就是名实不相称。虚的东西跟广告似的,虚文胜就是太广告化了。而实行衰就是真正的明道的,合乎道体的、实修的、实行的,保持着淳朴的、道的、本质的能量、力量,这样的人越来越少,势头越来越衰减。
净心斋笔录
2023年3月17日
附注:
①文中子。即王通。字仲淹(五八四至六一七),隋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游长安。奏《太平十二策》。知谋不用,退居教学。受业者千数。后屡征不出。卒后门人谥日文中子。参看《陈书》卷十七。并参看第五十五条:
②韩退之。即韩愈,字退之(七六八至八二四)。唐邓州南阳(河南)人。由进士累官吏部侍郎。卒谥文,故称文公。因其先居昌黎(今河北易县),追封为昌黎伯,故称韩昌黎。精通六经百家,文章尤著名。排斥佛、老。儒者以为道统之传,至孟子而经韩子下至宋儒。参看《旧唐书》卷一六〇、《新唐书》卷一七六。
③拟经。仿效《春秋》作《元经》1,又为《中说》以拟《论语荔朱彝尊(一六二九至一七O九)《经义考》引司马光(一〇一九至一O八六)《补传》曰:鯊礼论)二十二篇、《乐论》二十篇、《续书》百有五十篇、《续诗》三百六十篇、《元经》五十篇、《赞易》七十篇。谓之《王氏六经》”今皆佚。《中说》尚存,可略见其规模。论者多讥其好名自大。《朱子文集》卷六十七《王氏续经说》(页二十一下至二十三下)云:“不胜其好名欲速之心,依仿六经。”(页二十二下)
④近名。求名也。
⑤删述六经。《史记》1卷四十七《孔子世家》(页二十三上至二十四下)云: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乃叙《书》、传《礼》、删《诗》、正《乐》、序《易》《象》《系辞》《说卦》《文言》(页二十六下至二十七下)又云:十四年庚申,鲁西狩获麟,孔子作《春秋》。而《乐经》亡于秦,只存五经。
⑥伏羲、文王、周公。传说伏羲画八卦。文王叠八卦而成六十四卦,又系《象辞赢周公系《爻辞》
⑦《连山》《归藏荔见《周礼·春官·宗伯》第三篇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 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沉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郑玄(一二七至二〇〇)《易》注云:“《连山》夏易。始于艮,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殷易。先坤后乾,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始乾。文王衍易于羑you里。题周以别商也。”《周易》即《易经》。而《连山》《归藏》,即有其书,亦已佚矣
⑧赞。明也。传说孔子作《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赢共称“十翼”。
⑨典谟。《书经》之《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或加《益稷篇》,作二典三谟。
⑩二南。即《周南》(南方之国,周公封邑)与《召南》(召公封邑)。
⑪《九丘》《八索》孔安国(壮年纪无前一三O年)《古文尚书序》日:“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⑫孔子删、述。《古文尚书序》云:“先君孔子生于周末。睹史籍之烦文,惧览者之不一。遂乃定礼乐,明旧章。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参看上注十一
⑬作之。即作《春秋》。见《孟子·滕文公篇》第三下,第九章云:”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
⑭笔、削。《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页二十八上)云:”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助)一辞。”
⑮惟简之。佐藤一斋云:“执斋(三轮希贤)训‘惟’为‘思’,非是。不得字,宜连下文。”捷案:一斋上说是也。下说欠解。
⑯焚书。《史记》1卷六《始皇本纪1三十四年日:“史宫非秦纪皆烧之。’….《诗》《书》、百家语者,悉……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