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学生故事,在何处“用力”

读吴松超《给老师的68条写作建议》第28条

教师面对良莠不齐的学生,面对各级的行政体制和各种制度,教师的职业困难就在于在夹缝中舞蹈。面对这种窘境,决定教师选择的,是教育良知与教育智慧。

写学生故事,就要在这两个点上用力——思考教育,反思自我;研究学生,反思方法。

教师最初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对教育的本质追求有过思考,学习与想象过“什么是美好的教育”,对教育要做什么?怎么做?做过深刻反思。对教育的研究,让他们最终都认识到:教育不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或者僵化的教育评价标准去塑造学生,教育所要做的是,为学生的自我主导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这种教育信念的建立,会使教师开始进行学生研究。要为学生提供成长支持与帮助,首要的就是深入准确的了解学生,清楚的他们的成长需求,成长障碍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写学生故事,在研究学生方面,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早已为我们作出示范,读过《给教师的建议》的老师都会有很深的体会。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理解学生,观察学生,记录学生故事,在反思中研究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师就走向了专业成长道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