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583,尽心章13-1-1-21》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今天是戊戌年甲寅月甲申日,正月初六,2018年2月21日星期三。
上节继续讲到船山先生立言的功绩。
今天开始学习船山先生对孟子这一节的立论和剖析,其中,必然也包括朱熹先生对这一节所下的注释内容。朱子的注影响太大,绕不过去。首先,从北宋到船山先生的明末清初,朱子的《四书集注》是中国哲学的主流,其次,朱子对先秦儒家的思想阐发既有传承,又有创立,概念和意义不辨不明。船山先生凭借着"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格局、底气和才力,担当了直承先儒,批评宋儒,发扬原道的使命。干得漂亮!
何以见得?
先举一例为证,此例也是最关键的命题之一,即,天人物我四大关系中的天人关系。
或问:这个命题跟我有什么关系?如果说,对每一个人来说,这是一个性命攸关的问题,这个说法一点也不过份。因为,在这个看似玄奥的问题背后,牵动着时代与每一个人的命运。
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这个命题远非过时的命题;第二,它更非脱离现实人生的命题;第三,它也不仅仅是中国文化才有的命题。恰恰相反,天人关系是当下最突出的并且是中西方文化共同面对的问题。
何以见得?
十七世纪,法国的笛卡尔与英国的培根一起开启了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我思故我在"为其名言。黑格尔称笛年尓为"近代西方哲学之父"。
张汝伦老师讲解说,笛卡尔率先提出身心二元论:形而上学处理心,近代科学则提供关于身体的知识。由此引发的公案至今未决,即,我们如何将两种类型的知识,融为对整体的统一的说明呢?事实上,这一追问是必然的:我们活生生的人,不可能将自己肢解为两半:一半是心灵,一半是肉体。现在,研究这两个部分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科学,一个是自然科学,一个是形而上学,可是,人却是一个人。身、心;灵、肉,是一体的。这个事实,如何用一个统一的科学结出合理的说明呢?笛卡尔、莱布尼茨、斯宾诺莎、康德⋯一代又一代伟大的西方思想家和哲学家,都没能最终解决这个问题。或委诸于上帝,或干脆分开自然的和自由的两个纬度。如果用科学技术用于研究心灵,势必导致心灵成为身体的派生物,核磁共振检查脑部的研究就是这个路数;反过来,如果用形而上学的技术去研究身体,黑格尔认为也行不通,因为会导致主观唯心论,导致对现实世界的疏离,这样的心灵就不可能是有血有肉,有欲望,有抱负,有追求,有野心的心灵。
怎么办?
明天继续。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尽心篇》南怀瑾讲述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