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解读八佾篇第三第21章。
3.21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我的感悟是什么呢?说话的智慧。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是一个人情商的外现。孔子教我们,在三种情况下不要轻易说话,那就是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01 对过往:成事不说
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再说了。强调的是对待过往的态度。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无论是好是坏,当一件事情已经发生之后,便已成过往。
“成事不说”既是对人,也是对己。对人来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不拿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来揭别人的短,也别因为别人过去的表现而给人定性。
对己,接受已成定局的事实,不要逢人抱怨,不要懊恼自责,否则只会给人留下“祥林嫂”的印象,对于事情并没有任何帮助。
02 对现在:遂事不谏
“遂事不谏”指的是对于别人决定了并且着手做或者已经做完的事,就不要再劝阻了。这透露出一种对待现实的态度。
在事情的谋划阶段,应该要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但是当别人、尤其是上级已经拍板了最终的决议之后,就不要再多言了。
如果劝阻的不好,只能显示自己的愚蠢。如果劝阻的对,但对方最终却并没有听从你的建议,那只会显得对方愚蠢。而如果这个劝阻是在事情的负面效果出现之后,那更会让人认为你在说风凉话,做“事后诸葛亮”,更不可取。
留意自己的言行,对朋友辛苦花费时间精力做成的成果物,即使略有不足,忠诚的祝贺、为ta感到开心。除非对方主动要求,不适合过多的“指导”成人。
03 对过错:既往不咎
“既往不咎”说的是对待错误、尤其是他人的错误时应有的态度:对于已经过去的错误,就不必再予追究了。
既往不咎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智慧。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大部分人犯错要么是因为一时疏忽,或缺乏经验或因势所迫,不存恶意,给予包容,给人余地,于己亦是海阔天空
人生路只有一条,向前走,莫回头。对过往:成事不说; 对现在:遂事不谏;对过错:既往不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