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注释】
1)游:指游学、游官、经商等外出的活动
2)方:一定的地方
【译文】
孔子说:“父母还在世,就不能远离家乡;如果有不得已的事情必须出门,也要有一定的地方。”
【理解与思考】
父母健在,子女不可远游,这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习惯。子女守侯在爹娘的身边,早晚请安,问寒问暖,使年迈的双亲在晚年能够含饴弄孙,其乐融融。另外,那个时候通讯交通很不发达,常年在外的人,捎个信儿回家都很困难,一旦做了他乡野鬼,痛断心肠的是家乡的二老。所以,父母守住儿女,盼他们平安,儿女守住父母,盼他们健康。就这样,孝敬父母就不远游了。这是众多人的理解。但人们总是看到前半部分却忽略了后面的那句“游必有方。”这句话有两层含义:1、若要去游历就一定要有方向、去处,并且告诉父母你的去向、去处。好让父母安心。2、出去游历一定要有目标、有目的。比如去周游列国寻求知识之类,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去这地方玩玩就算。在父母的心中儿女有成就是他们最大的欣慰。当然他们也渴望和子女朝夕相处,一切都抵不过儿女的陪伴。所以同学们,当你们长大有所收获之时千万不要忘记家里的父母。常回家看看,这才是孝。
孔子所着重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这里的在家或不远游可以有多重意义:或是以农耕赡养父母,或是照顾父母的起居,或是避免父母因子女远游而担心,等等。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其重点是对父母尽责。“游必有方”也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