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儿子初三了,想考“市五所”,又觉得可能性不大,很纠结。目标,到底该怎么定?
今天早晨和儿子讨论过程中,理出了一个思路:
1、所谓目标,是指高于现状的一种状态,比如,目前,成绩690分,距离中考还有2个半月时间,目标理论上可以定到,包括满分800分在内及以下的任何分数。
2、问题在于,目标定到多少分,对于最后所能获得的实际分数贡献最大。
3、现在,问题转化为目标分数高出现状多少最能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激发行动力。
4、心理学这方面做过很多研究,结论是:目标太高,导致压力过大而效果不是最佳;目标太低,压力太小,效果也不是最佳;目标不高、不低适中最好。
5、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找到这个平衡点。
6、来个具体场景,激发一下思维。两个孩子a、b目前现状都是690分。a、比较脆弱敏感、抗压能力弱;b、心大,抗压能力强。如何分别确定两个孩子的目标,以最大程度激发孩子动力?
7、对于a,显然,目标不宜定的太高,否则会压力变阻力,让其迈不开步子,可以考虑定到720-730分这个范围附近,同时与其耐心沟通每门功课提升成绩的机会点以及具体策略,帮助其找到最可能实现的目标分数以及具体行动计划。
8、对于b,目标可以适当定的高一点,否则其感受不到足够的压力,不利于激发动力,比如,目标可以定到740-750分这个范围附近,同时与其耐心沟通每门功课提升成绩的机会点以及具体策略,帮助其找到最可能实现的目标分数以及具体行动计划。
9、以上情况的不同源于a和b的承压能力不同,而其承压能力不同又源于其性格不同、原生家庭成长环境不同、过往经历不同等等。以上等等方面的不同,谁最了解呢?答案是,当事人本人。当然,前提是这个人已经成年或者接近成年。初三的孩子,我认为可以算作接近成年。家长可以提供参考意见。
10、总结一下:初三孩子,中考分数目标怎么设定?
(1)了解孩子的承压能力,可以大致分为:强,一般,弱。
(2)不同水平的承压能力,可以对应不同的提分比例,比如:强对应提分10-20%,一般对应提分5-8%,弱对应提分2-3%。
(3)了解孩子成绩现状,分别加上提分部分,就是中考的分数目标,以成绩现状600分为例,按照承压能力不同分别为:强,提分10%、60分,目标660分;一般,提分5%,目标630分;弱,提升2%,目标612分。
11、目标设定与结果的关系:有相关性,但是没有必然联系。
(1)肯定不是目标分数定的越高,最后成绩肯定越好,或者目标分数定的越低,最后成绩越低。
(2)更合理的目标设定会激发更持久的更大的学习动力,肯定有利于成绩提高,但是,所提高的成绩多少与目标分数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内在的联系。
12、帮助孩子逐渐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是家长的一项重要职责,因为有的事,只能靠孩子自己解决,比如,了解自己的承压能力,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
13、分享一段我曾经和孩子说过的话:“你自己的压力有多少,只有你知道,所以,要好好感受自己的状况,了解自己目前的压力水平。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给自己设定目标。抗压能力也是可以训练的,一点一点来。所以,一个根源性的因素是:了解你自己。”
欢迎交流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