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精时升级课·第3.2讲学习日志】
这是2019年4月23日“崔律精时力”之“21天精力升级课”第3.2讲(长期充电篇:生命的意义)的学习日志。
1. 我今天的收获:
<回顾3.1>
>今天回顾部分的主线是以实践为主导,从昨天的回顾实践到昨天主要内容的实践。
>小芳分享中提到“磨刀不误砍柴工”适用于新技能的学习,之前对于这个点无感。但今天看到二师姐在地铁上用讯飞输入日志,真是太强了🏻🏻。“讯飞”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把没有开刃的刀。开始时,费时、费力还没有太多的进展,但还是要坚持一点一点的调整,相信最终这把“钝刀”终会磨出锋利的刀刃。
其实,今天对于二师姐最佩服的点在于,他的语音输入是在'地铁'上完成的,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完成的事情,棒棒的🏻🏻~~对于如今的社会人来说,我们会更多的在意&在乎别人的眼光和看法,而忽略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所以,师姐真的实践能力超强~~
> 木门的实践中说到在与妈妈的沟通中,他们最想要的其实是我们的关心和关注。对这一点,我的触动会比较多,之前在与妈妈的沟通中更多的时候,会偏于理性,希望可以用道理&事实来说服他们,但每当这个时候,我们最终都会演变成自说自话&不欢而散。而今天木门师兄点到我的是,道理、事实,这些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那么的重要了。在沟通中,他们更多的想得到的是我们的关心和关注。所以只要我们表现出足够的关注度、足够的关心就好。
我的A2:之后在和妈妈的沟通中,①放弃讲道理;②表现出足够的关注度。表现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走过去面对面的倾听;听她把话说完,并在她说话的时候适时适度的点头附和等等,不再试图讲~道~理~。
<今日份>生命的意义
>>在《活出生命的意义》 这本书中,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经历过战俘营战俘集中营的生活,之后,作者到各地去演讲。在集中营中,犯人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仍然取决于他自己内心的决定,而不单单取决于集中营生活的影响,因此在心理和精神的层面,基本上任何人都能够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尼采说,知晓生命的意义,方能忍耐一切。
在集中营里,战俘会分为两类。一类,将会面临死亡,他们死亡的原因不是因为食物或药物的匮乏,而是缺乏对未来的渴望以及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另一类,像弗兰克尔作者一样,在他心中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妻子,充满着思念,还梦想战后能够到各地举办心理方面的专题演讲。这两类人就像“枣核”的两端,都是比较极端的,但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生活在“枣核”的中部,没有带着意义和使命感生活。
如何找到生命的意义?三个途径:①工作,做有意义的事情;②爱,关爱他人;③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一个实验
通过一个实验里的两类抑郁症患者,一类是把钱留给自己;另一类是送给自己的家人。自我的满足,会使这种抑郁症加剧,反之会使抑郁症减轻。所以有意义的活动能够保护大脑不受负面思想的困扰,对世界有贡献就创造了意义。
链接《卓有成效的管理》第三章,我能贡献什么?从两个角度来看的:
~我从世界/他人获得什么VS我为世界/他人贡献什么?
~赞美自己/给自己点赞VS赞美他人/给他人点赞。
这两条其实都是从输入和输出的角度上来说,前面是我们收获的(输入),后者是我们做出的贡献(输出)。我们知道,要想收获什么必先付出什么,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其实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就像今天说的,如果让我们闭上眼睛想我们20年后的生活状态的时候,我们更多的会想到20年后,我们是在什么样悠闲的环境中享受当下的阳光&幸福生活,但这些更多的是我们获得的东西,也就是说输入给我的东西,但是我没有想到的是我们可以做什么,我们可以给别人/给世界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对于今天提到的点:“批评的人”会使我们的生活压抑'不快乐,所以我们要多鼓励别人,这会让我们收获更多、更具体的力量,对于这一点我的感受点在孩子的教育上。
因为自己所受的教育和自己性格的使然,让我对于家里娃的要求有点高,事儿有点多,俗称:事儿妈。当我们在面对同一件事情上的时候,虽然可能他已经做得很好,但是我会本能地挑剔他的错误,我的想法是希望他可以做得更好,但是在他看来的话是我(妈妈)对他的不认可,这样的话会对他的自尊心造成打击,让他不够自信。这一点在近段时间的话,我是意识到了,所以也在有意识的做调整,在面对一个现在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会先肯定他的成果,然后给一点点的希望或者是更好的角度上来给他建议。后来我会发现,其实他内心当中还是很自负的,同样也是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2. 我今日的实践&亮点:
>讯飞语音输入法写日志,第二次,时间1.5小时,比第一次块~~
3. 我的疑问(周六答疑):无
4. 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对于用讯飞写日志:真心有点难,现在的点在于张嘴和整理思路&语言;这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在看这些文字时,发现自己在语言上有许多的“废话”,这是要改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