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非自愿来访者的辅导原则》
校园非自愿来访者是指,某一学生因为触犯学校校规,违反教育目标或与父母的期望冲突,而被校方、老师或家长规定,他一定要接受学校某位老师的辅导,以帮助其解决问题。
非自愿来访者是学校辅导中很常见却又很难顺利进行辅导的一类对象。由于他们并非出于个人意愿接受辅导,往往会与不同程度与形态的拒绝方式,来表现自己的不愿意,而带给辅导的老师较大的压力与困惑。
焦点解决,对非自愿来访者的辅导,是有一定原则的,由于来访者通常是因为被强制辅导的,所以,老师对他来说,往往就是校方的代表,而非帮助他的人,以致于老师与来访者之间变成一种对立的关系,所以,要使非自愿来访者改变,首先要让他变成自愿来防者,将彼此的敌对化解为友善的辅导关系,并在这辅导关系中催化来访者的改变。
把非自愿来访者转化为自愿来访者的策略有以下这些:
1.尊重与同理来访者的世界观。
2.通过他人多方了解来访者的背景,整理汇总自己或其他老师与来访者相处的个人成功经验。
3.对于非自愿来访者,老师的辅导往往不见得是善意的关怀,容易被怀疑是校方派来的“间谍”。所以咨询师需要在开始辅导时,需要直接而亲和地将自己的角色定位界定清楚,澄清辅导来访者的目的。
4.创造幽默、平等与互动的辅导情境。
5.从被强迫来访的动力切入。例如,肯定来访者:在这么不满的情况下还能来到这里,真的是很不容易。
6.开发与寻找来访者的优点与资源。比如,给予足量的赞美,找寻例外,把人和问题分开,重新诠释来访者的问题等。
往往,你这样做了,非自愿来访者的来访意愿可能就发生改变了。当他变成自愿来访者时,就可以通过持续的咨询促发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