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一本看书名(《高难度谈话》)就感觉很高深的书。我想,如果我是自己选择听书,大概率不会选择这本,这并不是我的首选。
但是听完一遍后,我觉得它并不是我想象中那么的高深,所以,我借用了书中沟通专家道格斯指出的所谓高难度谈话中的隐型结构,来打破我对于这本书的看法。
首先,“发生了什么”,发生了什么让我觉得这本书很高深?
其实,只是因为“高难度”这几个字,让我产生了一个假设,这本书的内容很高深,对于我目前而言可能超出我的认知范围了,同时,似乎对我目前并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
然后是“情绪对话"。
我在看到这个书名时,瞬间产生了一丝抵触情绪,因为我觉得自己可能听不懂,或者也许能听懂部分,但是不会用,也没地方用,我已经辞职1年了,这1年里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如果突然读这本书,可能会让我产生一种挫败感,让我觉得自己怎么会笨到如此地步,一本书都听不懂。
最后是“自我认知对话”。
其实,就是我不想因为这本书影响我目前对自己的自信,我不希望打破当前这个平衡的现状,现在我做很多事情还都是蛮顺利的,我很享受这个感觉,我不想因为一本书影响了自己对自己的美好感觉,虽说要接纳自己,但是在事实面前,也恐怕会出现一些变数。
所以,我今天听完后,看到了书里的这个结构,其实不仅可以运用在谈话的场景中,还可以运用在日常思考的情景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