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正义精讲15

黄帝内经·素问·正义精讲15

卷二·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1/7


原文: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原文译文对照:

~~~~~~~~~~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黄帝说:阴性能量和阳性能量,是天地宇宙得以发生、存在的必有、根本之性质,

万物之纲纪,

是世间万物得以成立的基本纲领、基本规范,

变化之父母,

是世间千变万化的始祖、肇因,

生杀之本始,

是万事万物发生又灭绝的本源、开端,

神明之府也。

是创世、造化力量的大本营。

治病必求于本。

治病,当然必须针对疾病的根本来源,也就是阴阳二性能量在人体内的消长变化。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所以说:阳性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就转化为大气层之类的物质;阴性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就转化为地块之类的物质。

阴静阳躁,

阴性能量的特点是静止且凝聚,阳性能量的特点是躁动且发散。

阳生阴长,

阳性能量肇始物质的源起、生发、成形,即能量态转化为物质态的开端;阴性能量聚藏由能量所转化的物质,使物质不断生长、壮大。

阳杀阴藏。

阳性能量也肇始物质的灭失、瓦解,即物质态转化为能量态的开端;阴性能量也聚藏由物质所转化的能量,使能量不断积累、增多。

阳化气,阴成形。

阳性能量趋向于使物质和能量彼此发生质变转化,也就是既趋向于令有形的物质从物质态向能量态发生质变转化、又趋向于令无形的能量从能量态向物质态发生质变转化;阴性能量则趋向于使物质或能量本身发生量变积累,也就是既趋向于令有形的物质自小渐大、自少渐多,又趋向于令无形的能量自小渐大、自少渐多。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构成物质的分子,其能量越低,运动速率就越慢,该物质的温度也就越低。当分子动能低到了极点,即物质温度降到极寒、分子间距小到了极小,就会由于分子过密而使彼此碰撞的机率极高,从而自动发生质变,体现为分子运动速率逐渐加快、物质的温度逐渐升高,直到极热,又会因分子间距大到了极大、以致分子过稀而使彼此碰撞的几率极低,从而自动发生质变,体现为分子运动速率逐渐下降,物质的温度逐渐下降,直到极寒。如此循环往复。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分子动能越低,物质温度就越低,物质密度也越大,物质就越显得聚合、沉淀、浊显,并会自动从外界吸取能量补充自身,也就是自动开启将无形能量转化为有形物质的历程,向这个方向推动转化的动能,在中国传统的术语体系里,被叫做“浊气”,也就是“浊阴之气”;分子动能越高,物质温度就越高,物质密度也越低,物质就越显得离散、溶解、消隐,并会自动把自身物质以能量形式向外界发散,也就是自动开启将有形物质转化为无形能量的历程,向这个方向推动转化的动能,在中国传统的术语体系里,被叫做“清气”,也就是“清阳之气”。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清阳之气比浊阴之气密度更低,故而质量更小,重量更轻,其理应位居浊阴之气的上方。若清阳之气充斥于人体下焦,则人体下焦会自动充斥离散物质的动能:体现为下焦管道内的饮食物质与下焦系统相分离,即食物来不及消化就被迅速排出人体,发生完谷不化的餐后泄泻病。

浊气在上,则生䐜胀。

浊阴之气比清阳之气密度更大,故而质量更大,重量更重,其理应位居清阳之气的下方。若浊阴之气充斥于人体上焦或中焦,则人体上焦或中焦,会自动充斥聚合物质的动能:体现为上焦管道内发生物质的异常聚合——脑血栓、肺积水、肺栓塞、心包积液、胸腔积气、冠状动脉狭窄、主动脉夹层等;或中焦管道内的饮食物质与中焦系统相粘合,即食物滞留于脾胃而不下行,脾失健运而腹中䐜胀、满实。

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这就是阴阳二性之能量发生反常异动,疾病的病势发展,也因而有顺证(逐渐好转)和逆证(逐渐恶化)之分:阴阳二性能量的运行逐渐恢复正常,则为疾病好转的顺证;阴阳二性能量的运行越来越反常,则为疾病恶化的逆证。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所以,清阳之气不断上升,就逐渐形成大气层——天空;浊阴之气不断下降,就逐渐形成大地。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大地所蕴含的水湿之气不断蒸腾,就上升为天空中的云朵;随着天空中云朵里的水气不断增多,其密度和质量都会不断变大,直到无法漂泊在空中、自动向地面下坠,就发生了降雨。

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如此,则可以说,落向大地的雨水,原本就由大地的浊阴水气——液态水,蒸腾而成;泊在天空的云朵,原本就由大气层中的清阳水气——气态水(水蒸气),凝结而成。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根据天人合一原理,所以说,从上下的角度看,人体内的清阳之气(此处指血液系统、淋巴系统和神经系统内的相关物质),理应对应于人体上焦,通过动脉血系统上注于人体上部的孔窍——耳目口鼻,使五官得以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接收外界信息、接纳饮食物质;人体内的浊阴之气(此处指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内的相关物质),理应对应于人体下焦,从人体下部的孔窍——前阴(外生殖器上的孔窍)和后阴(肛门),而出离人体、排向外界。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

人体内的清阳之气(此处指免疫物质/卫气),理应对应于包裹大地的大气层,充斥于体表的毛孔、皮纹缝和肌纤维纹理;人体内的浊阴之气(此处指饮食精微物质/营气),理应对应于被大气层包裹的大地,流注于人体内部的五脏。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清阳之气(此处指动脉血)外散于体表,使人体四肢气血充实、功能正常;浊阴之气(此处指静脉血)归聚于体内,使人体六腑气血充足、功能正常。

水为阴,火为阳。

以地球上水的循环来论,则促进水蒸气液化、固化的能量,为阴性能量,常常用“水”来代称;促进液态水蒸腾、气化的能量,为阳性能量,常常用“火”来代称。

阳为气,阴为味。

以人体的生理功能和饮食物质而论,则人体的生理功能为阳性能量,常常用“气”来代称;饮食物质为阴性能量,常常用“味”来代称。

味归形,形归气;

饮食物质的用途是滋养肉身,肉身的用途是产生各项生理功能;

气归精,精归化。

人的各项生理功能,其用途是产生遗传物质;遗传物质的用途是不断延续且变异基因,从而令生命生生不息,并不断演化出新的物种。

精食气,形食味;

遗传物质的产生,依赖于各项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肉身的存续,依赖于饮食营养的正常供给。

化生精,气生形。

是造化的力量演化出各式各样的基因;是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使肉身得以健康存活。

味伤形,气伤精;

若饮食过度造成营养过剩、或饮食匮乏造成营养不良,都会损害肉身的健康;若生理功能运用过度而造成过分疲劳、或生理功能运用不足而造成过分安逸,都会损害遗传物质的产量和活性。

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遗传基因决定了与生俱来所能具备的生理功能,但先天健康的生理功能却会因后天饮食不节而遭到损坏。

~~~~~~~~~~

老黄历择吉,2025.11.17


上一篇:素问正义精讲14

下一篇:


相关:灵枢经正义精讲15


推荐1:灵枢经正义精讲1~520

推荐2:猴子森林1~121


附赠:2026~2023年老黄历通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黄帝内经·素问·正义精讲10 卷一·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4/5 原文: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
    老黄历择吉阅读 884评论 0 0
  • 黄帝内经·素问·正义精讲14 卷一·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3/3 原文: 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乎? 岐伯曰:有。...
    老黄历择吉阅读 741评论 0 1
  • 黄帝内经·素问·正义精讲1 卷一·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1/3 原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
    老黄历择吉阅读 1,482评论 0 1
  • 黄帝内经·素问·正义精讲9 卷一·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3/5 原文: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
    老黄历择吉阅读 923评论 0 1
  • 黄帝内经·素问·正义精讲7 卷一·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1/5 原文: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
    老黄历择吉阅读 994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