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阅读了《探索与发现的旅程——整本书阅读之专题教学》第二章第二节的第四点——目标转化型教学构想。
任务驱动型教学构想,问题导向型教学构想或创设情境型教学构想,目的都是带领学生做专题研究,专题研究的“出口”亦即最终形成的成果都以论说文为主。但是如果专题教学“占据”了常态教学的地位,而最终又只有这样一种出口,则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倦怠,“目标转化型教学构想”正是为了解决这一潜在问题的。所谓“目标转化”是指从欣赏向创作转化。
目标转化型教学构想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欣赏为主,可以选择上述任何一种教学构想,完成这部分的顶层设计。第二部分设计和布置创作任务,让学生把他们领悟到的写作技巧用到实践。
创作任务设计方式多种多样,例如:
一、“原题改写”
让学生在阅读短篇小说后,以小说原题目为标题,甚至在不改动小说前几段的情况下重组或创造新情节表达新主题。
二、“视角转换”
让学生在保证故事基本情节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不同视角的叙述赋予改写后的小说以新的意义。
三、“同课异构”
固定一个题目,把学生分成几组,要求学生用同一个题目限时创作不同类型和主题的小说。
四、“生活观察”
给学生一定的观察周期,如一天、一周、一月,教师指定一个主题或写作对象,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或者访谈等方式获取写作素材,完成小说创作。
五、“新闻改编”
指定网上或报刊上的一则新闻报道,让学生现实完成虚构的小说,要求既写出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又对新闻事件本身展开想象,加工创造,表达自己独特的思考。
【我的思考:我之前在阅读过程还有点担心——只是以“写论文”作为单一的专题阅读成果的呈现方式,是否会引起学生的倦怠感?没想到今晚就学到了能很好地解决我的忧虑的方法——“目标转化型教学构想”。静心读书,坚持不懈地向前探索,真的遇到一个又一个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