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里的船票

林小满在整理外婆遗物时,从一本泛黄的《霍乱时期的爱情》里掉出了一张船票。票面印着“长江客轮‘东方红三号’,1987年10月15日,上海—武汉”,边缘被摩挲得发毛,背面用蓝墨水写着“等我”,字迹清隽。

外婆守了一辈子寡,林小满只见过她对着旧照片发呆,从不说过去的事。这张船票像把钥匙,打开了时光的锁。她翻遍衣柜最底层的木箱,找出一个红布包,里面除了外婆年轻时的照片,还有一沓没寄出去的信。

信是写给一个叫“阿明”的人的。1986年的信里说,外婆在上海外滩的书店遇见他,他穿着白衬衫,帮她捡了掉落的《唐诗三百首》;1987年的信里提到,阿明要去武汉工作,约好一年后在汉口江滩见,外婆特意买了同款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说要像书里的人一样,等再久都愿意。可最后一封信停在1988年,只写了半句话:“今天没等到你,江风好冷……”

林小满拿着船票和信,坐上去武汉的高铁。她想找到阿明,或者至少弄明白,当年他为什么没赴约。在汉口江滩的老码头,她遇见了守着旧报摊的张爷爷,说起1987年的“东方红三号”,老人突然叹了口气:“那年十月下旬,那船在九江段遇到了暴风雨,有个叫陈明的年轻工程师,为了救落水的乘客,自己没上来。”

林小满的心猛地一沉,她掏出信里夹着的老照片,照片上的青年眉眼明亮,正是张爷爷口中的陈明。原来不是他失约,而是生命永远停在了赴约的路上。张爷爷还说,陈明生前总提起上海有个喜欢读诗的姑娘,说要带她看武汉的樱花。

林小满在江滩的纪念碑前,把那张船票和没寄出的信轻轻放在石台上。江风拂过,像是外婆年轻时的叹息,又像是陈明未曾说出口的回应。她忽然明白,外婆守着的不是等待,而是那段哪怕只有一年,却足够温暖一生的时光。

离开武汉那天,林小满在书店买了一本新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扉页上写下:“有些约定,哪怕隔着生死,也从未过期。”窗外的樱花正开得绚烂,像极了信里写过的,外婆和陈明没来得及一起看的春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林小满第一次见到那本蓝布封皮的旧书时,正蹲在小区回收站的纸壳堆前翻找猫罐头。三月的风卷着沙尘扑在脸上,她刚把半盒没...
    叶叁_0c83阅读 37评论 0 2
  • 人物 - 林小满:22岁,大学毕业待业,性格内向敏感,喜欢在旧物中寻找安全感。 - 陈阿婆:78岁,退休图书馆管理...
    丛零开始阅读 24评论 0 1
  • 书,于我而言,已经像一日三餐一样,常买常吃,常吃常香。 书,在我的世界里已经必须存在,没有书,整个...
    小满mama阅读 1,241评论 19 25
  • 梅雨第七日,陈麦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梯上阁楼,霉斑恰好停在那本笔记本旁,像专门等她。 封面没有标题,只浮着一层雾似的潮...
    积极的白白阅读 63评论 0 10
  • lq4.gimota.mobi pf7.rapixo.mobi zf3.domeru.mobi og7.yejin...
    bbedd4fa83a7阅读 3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