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和心平

心平气和还是气和心平?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古人说心平才能气和,则强调的是修心,和无欲则刚相似,只要降低心理预期,心里平静下来,就能获得一种气息的平和,所以古人看来心平是因,气和是果。

最近在看《呼吸革命》,看了四分之一,也在不断实践到自身,有了对心平气和的另外体会和理解。气和是因,心平是果,因为气息平和才能让心理平静,则更贴近具身认知的解释原理。

如何做到气和?腹部深吸,吸气的时候靠腹部鼓起带动横膈向下,带动胸腔产生负压,让空气深度吸入肺里。慢呼慢吸,一般人的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要有意识的调节到6-10次/分钟,基于试验统计数据:建议吸气5.5s,呼气5.5s。少呼少吸,我原先的认知和大多数人一样:呼气就要深深的大口猛吸,但过量呼吸反而会造成身体机能下降,过度的空气置换,会降低血红蛋白的工作能力,用加快呼吸频率和过度呼吸,来代偿肺部工作和红细胞置换效率,这里边的机理涉及到氧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