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人性的理解会遇到一道难解的谜题,即有人惯常与己为敌,他们的人生决定和经历似乎总是与幸福背道而驰。——说的就是我,我有时候在想,为什么对自己有利的事,总不知道去争取呢?譬如晋职称的文件,从来没有仔仔细细地看过,这明明是对自己有利的事,但却不去做,还有每年的继续教育积分,没有那年认真去学,尤其是2022年,买了学分都没学完,于是三月给自己下令,必须做完,结果只有一晚上,自己就全部答完题。这么简单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却总不喜欢做。
受虐性格:具有甘愿受苦、抱怨、不断自我伤害和自我贬低等习惯,以及伴随的潜意识愿望-以饱受痛苦去折磨别人。说的就是我,本来可以有机会留在青岛发展,但却选择回到家乡受苦,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想一想那时只有19岁,我以为的是责任感,实际也是自虐,对自己的身体不关心,有时候腿上有一块青,不知道什么时候伤的。明明自己已经很努力,但提起来却总是自我贬低,在现家庭中也是这样,明明很出力,却总捞不着好…难道我是以饱受痛苦去折磨别人?
自虐其实是对人类屈服意向的反向表现,其观点挑战了西方文化中屈服等同于挫败的观点。人类原始崇拜的“背面”则是自虐,与早年创伤经历有关,难道我早年有创伤经历?不记得了。
自虐者与抑郁者一样,也会运用内摄、反向形成以及理想化防御,极易付诸行动(自我挫败的付诸行动显然本质上包含自虐)这种攻击自身的付诸行动能使自虐者内心体验到道德化,从而有效地达到防御目的。原来是为了体验到道德化,原来我做很多让别人说我是个“好人”的事,譬如照顾父母、孝顺父母、扶弟魔、贤妻良母…是为了内心体验到道德化?譬如今天坐在这里,内心还是有好多的惶恐,总感觉对不起别人,是啊,自己因为甲流没好好休息,拖拖拉拉引起肺部炎症,虽然说好多了,但自己休息一下也是应该的,毕竟自己已经五十有二,这样的年纪该好好保养身体了。而自己坐在这里,却有一种负罪感、不舒服、不能好好享受休息给身体带来的轻松愉悦,也就是老话说得不会享福。是啊,作为事业单位三十多年工龄的一员,工资还是可以的,自己却不舍得花钱,物件非要尽其所能的利用,常常被任先生嫌弃我太过日子,拉低了他的生活水平。这就是自虐型人格的一部分。
自虐人格的防御特点是不计风险地付诸行动,说的就是我,无论做什么事,不会思考做了这件事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是的,我一直以为这是自己的前额不够发达,缺乏同理心的缘故,原来与自虐型人格有关。做起事来莽撞、直接、不经过脑子,在书中举例如果确信上司迟早要惩罚自己,那么刺激引发这一惩罚的早日到来,至少可以减缓坐以待毙的焦虑,这种引发能使个体获得部分掌控感:至少受惩罚的时间和地点是可以选择的,这种反客为主的行为是“化被动为主动”。譬如为什么有的女人找第一个丈夫被虐,离婚后找第二个丈夫还是被揍,这种动机会潜意识地付诸行动,造成意识层面的悲剧性行为。
个体自虐性付诸行动的几种方式:1、挑衅(如上所述)。2、姑息(我已经在受苦了,所以请不要再惩罚我)。3、示弱(快看我,我现在这么痛苦)。4、内疚转移(看你让我做了些什么)。
而作者举例有一自我挫败型患者考虑写信给美国国税局,以争取合法的大额退款,她的叙述完全偏离要回赔偿这一重点,她处理这件事的态度,是不断收集消极信息,并哀叹命运不公,而不致力于解决实际困难。答非所问?还是不知道那是重点?
自虐型人格者的另一种防御机制是否认,他们吃尽苦头或受人侵害,却矢口否认自己有任何不适或不满,并且为对方开脱。假装大度或好人?
自虐者自体:卑微、内疚、不受欢迎、咎由自取。他们会自以为自己注定会被误解,不被赏识以及遭人嫌弃。今晚我在贝拉的直播间,对她说了这样的话:“你不是自卑也不是不自信,而是自虐。”是的,自从贝拉来到抖音,由于人气不旺,经常抱怨、抱怨自己、抱怨粉丝…,当大家鼓励她以行为改善处境,总是倍感失望,所以我也对她有些失望,毕竟我去她的直播间是找快乐的,慢慢的我也不常去。最近我又发现一个好玩的主播小桃仙,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但却有自己的风骨,确实很会圈哥哥,虽然直播间三位数,但心甘情愿为她捡瓶子的哥哥越来越多,情商高会说话,以前的贝拉也是情商高会说话,但因为端着说话就怼人,小桃仙的直播时间和我休息时间不一致,粉丝也到七级抑郁者常常退行到孤独的状态,封闭自己,而自虐者会把自我的邪恶投射到别人身上,然后通过行为证明丑恶来自外界,在这一点上,自我挫败模式与偏执防御机制十分相似。难道贝拉抑郁了?自虐者既需要关心,但又只能通过显示受苦才能获得关爱,这一点儿说的就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