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摘录:
不要被你的创造物所裹挟
️生命中哪有那么多迫不得已和被逼无奈。无论何时我们都有第二个选择,只是我们都被自己的惯性思维困在世界的框架中,做到那个层次和境界认为的价值最大的选择而已。
(1)如果没有成功?你的归依之处在哪里?
️那些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原本是来服务于我们的,但一旦我们开始依赖它甚至沉迷于它,你的创造物就会把你毁灭掉。如果没有优秀没有成功,那自己还是有价值的吗?如果剥离了你的头衔你的项目,那你的归依之处在哪里?
️当你没有活出真正的自我时,你才需要通过优秀来证明自己,但当你为了证明而努力时,无论是拥有你所创造的成果,还是正在失去它,你都不可能真正地开心。这对于你的生命来说是很可惜的,你的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体验开心、幸福,享受生命而来的,而不是为了疲惫和受苦的。需要很辛苦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生活,并不是这个世界的真理。
(2)所有你的创造物都只是阶段性地陪伴你
️优秀和成功不是你辛苦追求而来的,而是你享受每一个当下,然后自然发生的。
️每周都应该找时间放空,滋养自己,这么做是为了你自己,你值得对自己这么费心。
️事实上那些角色只是我们的创造物,认同角色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是过度认同,而在这过程中失去本体。我们来到地球上必须要体验一些角色,这既是我们的机会也是媒介。因为一切皆有这段关系的现状来体验,同时拿到一些反馈,来提醒你来到了哪个阶段,你的天赋是什么、恐惧是什么、限制是什么、盲点是什么。你只是借由你的创造物和创造的过程来体验你自己。你可以创造出任何角色并去体验它,你拥有那些角色,但你并不是那些角色。你可以创造出各种你想体验的身份的类型和深度。
️只有你的本体是永恒的,所有你的创造物都只是阶段性地陪伴你,总有一天它们都会离开,或早或晚。如果那个角色中的体验可以让你更好地扩充你自己并享受它,让你体验到自己的味道、力量、智慧和爱你就可以继续,如果那个角色不再能满足这些了,你就可以不再那么认同它。
️最后,你发现无论是创造、享受、体验、放下、拿起,离开……通通都是可以的,你才是一切的源头。
感悟反思:
我很佩服作者,优势是金句摘录里最后两段,只有你的本体是永恒的。佛家叫“自性清净圆明体”。佛法讲的“海印森罗常住用,法界自在圆明用”,用那么通俗生活化的文字给阐述的明明白白了。所有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角色,古代没有镜子,大海就是一面大镜子,镜子里印出来森罗万象,都是影像,都是假的。
而法界就是自己的心,我们的心就像一面大镜子,但是它也不是真的一面镜子,因为有我们的自性的作用,就像因为有电,灯泡可以亮,电是什么?我们看不到摸不着,我们的自性也是如此,但是可以让我们的眼睛看,耳朵听,有触觉有味觉。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外面的所有一切,唯独看不到自己,我们只能通过“照镜子”,外境出现的一切人,包括你的孩子你的伴侣你的父母,一切的一切,都只是镜子里印出来的影像,都是照出来我们自己,照镜子就是自己照自己,不会照了我出来的是别人,所以众生都是一体,都是我自己的本心。借由外境界,让我们借假修真。因为所有的人所有的事都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才有张德芬著名的那一句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
晚上的效率真的太不高了,其中上面这段是我早上写的,因为要上班了所以没写完,晚上继续写思绪断了脑子目前又混沌了,都不知道写啥了,现在又困了,以前觉得10点钟还很早,现在觉得太晚了我得抓紧时间还要念经,洗漱,11点要躺到床上去熄灯睡觉了。今天回家陪了儿子,给他念完了夏老师“儿童读书俱乐部”的书,还陪他画画,儿子还给我用脚捶背了,属于母子两个幸福的亲子时光。最近很久没陪伴他了,虽然今天晚上多花了一个小时,耽误了我很多事做,但是那又咋样,今天晚上我是幸福的,很多事还没完成就允许自己不完成了,也是好好爱自己,睡醒了明天起来再弄,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