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11.21#
【核聚公众号生命文章推送】
《只需做对一件事儿,其他的都不值得一提。》
摘录:
加里.科恩(Gary Cohen)从小患有失读症。这不是一般的学习障碍,而是一种疾病。科恩的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他高中毕业。
科恩,很想当交易员,于是他就去尝试创造机会。
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他骗了那个职员。与其说骗,不如说是承诺。虽然他当时并不懂什么是期权,但是他即将懂得。
为了把握这次机会,他用上了他最不擅长的技能,阅读。就只读了一本书,用了最笨拙的办法,一字一句的读,他也只能这么读。他掌握了期权的知识。
人有两种能力:一种是能力,另外一种是做对一件事儿的能力!
2、.直播答疑问
3、
20191121核聚答疑分享
【问】学员
老师晚上好,还有20多天就考6级了,但我的翻译模块很差,阅读准确率不高,听力目前正在按照您的方法,每天精听一篇进行训练,最近确实有些好转,准备继续这样训练下去。老师可以在阅读和翻译这块给出意见吗?
【答】核聚老师
1、学习系统都是高度成熟的,这样的问题我都回答过无数次了,我写过专门的文章,系列文章。英语的本质,学习的本质,都是模仿。无论是听力还是阅读还是翻译,你优先要有20几篇文章作为语言库,后面什么都容易解决了。所以你必须要去背文章。然后听力的话就是在同时就训练了,背文章的过程中反复去听你背的这个文章的录音。OK,听力就训练出来了,然后同时去默写,这样的话词汇量就上去了。
2、在这个过程中,你背的过程中就深度的阅读理解,对文章的深度阅读理解,比如说一篇小短文,哪怕是5、6句话,7、8句话小短文,凭什么第1句话是那一句呢: my life has been a trade-off 我的人生是一场交易. 为什么它能够成为一篇文章的第一句话?山姆沃尔顿自传里面出现的一句话,他为什么把这句话放在第1句,这就是深度阅读理解。 my life has been a trade-off, 我的人生是一场交易,它这里面为什么用了has been,为什么用了这个句式,然后你深究语法了,trade-off 是个短语,意思是交易,这样你词汇量就增加了。
3、所以你在背文章的过程中就同时练习了:听力、口语、语法、还有篇章结构、词汇量也增加了,一举多得。然后你背下20篇文章之后,就按照同样的思维程序,也就是咱们考霸训练营里面给大家讲的一模一样的思维程序,学习的核心方法去背单词,再做几份真题。哪怕10套真题你反反复复做,做5遍,那6级就没啥问题了,就变的很容易。虽然很容易,但是如果不得其法,不得学习的方法,那就会造成重大障碍。
4、我有一位同学,他是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保送到北大的,没参加高考直接保送到北大的。他英语偏科,通过了英语4级,6级没过,他最高读到了硕士。到博士的话连保送都要考英语,所以他就没有读博士,就卡在6级上面了,不值得是吧。那这个学习方法,英语学习的方法,咱们课程里面跟大家讲过,我的文章里面系统的讲过,而且都经过了那么多人的检验了,那提分的速度是极快的,极高效的,而且能根本上的提升人的英语能力英语水平。好OK,所以你就作为参照,执行,坚决执行。
考霸训练营-直播答疑 链接
4、
5、
#2019-11-21#
【核聚公众号文章推送】
《如何用半小时读完一本书》
文章链接
读小说是一种享受。读的快,等于享受的时间短。譬如《西游记》就不能总结提炼为,有个和尚叫唐僧,然后取到了真经。我们要看我们的英雄被千百遍折磨的死去活来,然而没死,还成事儿了。
如果说,要读什么理论,那就简单多了。一小时可以看一本,足够写读书报告,讲也是可以的。
办法,是理工科的套路,也是人的思维的最基本的套路。
例如:日本文学评论家山田敬三写的《鲁迅——无意识的存在主义》
第一,书籍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最重要的问题只有一个。
比如,本书的问题是:鲁迅的世界究竟是什么?
第二,对于这个核心问题,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根据是什么?
最重要的观点只有一个。
比如,山田敬三考察了存在主义的特征,而鲁迅的个人经历和文学作品,完全包含这些要素,而且与这些要素深刻的契合。所以在他看来,鲁迅的精神生活是被处以“自由之刑”的存在主义者的生存方式。
第三,对于这个核心问题,其他人有什么不一样的观点?根据是什么?
有的观点认为,鲁迅文学是马克思主义文学。例如瞿秋白。
第四,两者相比较,哪一方的观点更有道理?为什么?
但是山田敬三并不认同这个观点。因为,鲁迅没有读过《资本论》,也从未自称是马克主义者。
第五,作为读者,你怎么看?
最重要的判断,只有一个。
我认为,山田敬三的研究,指出了鲁迅作品超越时代的特征。他的作品,反映着人在所有的时代都会面临的根本问题,那就是在有限的选择自由的情况下,必须面临的责任、痛苦和孤独,并试图从中寻求并创造活着的意义。
如果这样读一本书,你未必读的很快。但读书会变成福尔摩斯探案。围绕着核心问题,不断找线索,找证据,最终发现答案。
其效果,完全可以用来写个书评,或者做个读书报告。细节部分,你再根据主题内容做做补充就可以了。如果以后写论文,或者有其他需要,再回头查阅即可。
显然,与世界上所有的方法一样,这个读书方法也有其适用范围。例如,这种方法不适用于读太经典的书。
比如《道德经》,处处都是重点,处处都是核心,每一句都是铭言,每一句都是定理,每一句都包含重要概念。智慧已经被浓缩的不能再浓缩了。这样的书,适合抄,适合完完全全记到脑子里,等着哪天一个生活场景击中你,然后恍然大悟。
上述方法对于这些书虽然不能做到速读,但用于精读、品味、挖掘深刻内涵,是适合的。
6、
20191121核聚答疑分享
【问】学员
一直觉得核聚老师精力充沛,现在学习到12点之后就会兴奋的睡不着觉,常常要到一两点钟,最近甚至到三四点钟才能入睡,因为第2天还要上班,由于睡眠不足,人变得很抑郁,整天没精打采,学习的效果就打了折扣,请问我怎样能把这样的状态调整过来呢?
【答】核聚老师
1、首先应该恭喜你,已经进入了学习上瘾的境界了。废寝忘食学习上瘾,这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状态啊,一个高境界,你已经进入这种境界了,那应该是一件高兴的事。你要好好的总结这个过程,怎么达到的废寝忘食、欲罢不能、学习上瘾的境界?OK,咱们课程里面当然有系统的讲这个方法技术和过程,但你得先自己总结。
2、那么自己总结出来之后,学习上瘾背后的科学原理方法和技术,那就变成了自己的了。OK,这是第1步。第2步就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一旦学习上瘾,三四点钟还不睡觉,很精神,第2天不行了,第2天就睡眠不足,就没精神,影响工作了。这不合适,那你要进一步,更进一步,更进一步去干什么呢?你要知道你现在已经进入了思维的世界了,能够进入思维的世界了,学习上瘾一定是这个人他已经不再浮于知识技能的表面了,就是你学的什么专业课,什么要考试的科目,你已经不是漂浮在那个知识的考试的表面,而是进入了思维的内部深层。
3、然后你要做一件事情,就是要了解理解思维的本性,思维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它可以超越时空的。那就意味着你并不需要非要下班之后就开始学习(现在基本都加班,下班都9点了,吃完饭到家都10点半了)没必要这样子。因为思维是可以超越时空的,你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那就是说你在地铁上、你在上班的路上都可以学习。那你就可以把你要学习的东西粉末化,目标粉末化,知识粉末化,技能粉末化,这是咱们课程里面的关键内容。
4、那么你把你要学的知识把它打碎了,粉末化,这样子你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了。那粉末化什么意思?比如英语你要背一篇文章,而且挺大块内容,你把它切分成一个一个的句子,那就是粉末化了,甚至长句你给它切分成短句。你上班路上,地铁上要换乘,那可能一段时间只有10分钟,10分钟你就可以学一个句子就可以了,如果长难句的话你可以切分成短句,你学一个长难句的半句,也可以了,10分钟能够拿下长难句的半句,那也是很大的成就了。
5、章节的知识、专业知识你把它切分成一小节一小节的,课本里面参考书里已经做了切分了,你还可以做更细致的切分。比如说我这10分钟我就要掌握一张流程图就可以了,OK,那就流程图,这10分钟就不要想别的了,就这个流程图。所以这就是把知识目标粉末化的一个操作。粉末化的话你就可以把一小点的东西学的很精,反反复复弄的很熟练,那成就感是很大的。当然,课堂里面跟大家讲了,你学一个知识绝对不是学一个还是学成千上万个,所以把它学精了不单是造成很大的成就感,而且会对你后面的学习进程起到显著的加速作用.
6、再往上面走的话,你就要意识到学习和工作,它不是两回事,它本质上就是一回事。好多人都说我下班之后才有学习时间,那实际上是一个误解,巨大的误解,是对学习和工作的巨大的误解。正确的观念是什么呢?就是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你为什么不在工作中去学习呢?你工作里面做了那么多,要跟人交往,手上的项目、事情有那么多环节,那你完全可以把考霸训练营的课程内容用起来啊。比如说核心算法,第1个环节:学会一个东西,第2个环节:知道怎么学会的,第3个环节:回顾不忘类推,学下一个,以此类推以致无穷,你完全可以把这个算法用于工作。
7、比如说做好工作过程中的一个很小的环节,比如说你要写一篇文案,那我就先写一个短短的小的案例,一个小故事,100字的小故事。然后呢,以此类推啊,然后第二小段第三小段这么推过去,那这个就是对核心算法的运用。你在第2小段的时候要回顾第1段,写第3段的时候要回顾第1段第2段,然后又发现了有错别字有笔误,还有哪些地方表达不当,你这么频繁的回顾,再往前面推进,同时往前推进,就这样去操作。这就是你对这个课程的核心算法(核心的学习方法,核心的工作方法)的一个数量化的运用,运用到工作里面去,这就是深度学习啊。
8、另外工作过程中还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知识,还有跟其他人比如同事、合作伙伴交流的过程中又会吸收新知。你随时随地把它收录到你的笔记本里面,把它当做进步本,这样工作就不单单是深度工作了,而且是深度学习,是不是? 你下班之后还要去深造,学更多东西(可能要转行学其他行业的知识),那就用粉末化的方式来打碎它,然后去高效吸收,融入自己的生活。你学另外一个行业的知识,那你要设法去跟你本行的工作去挂钩,因为知识学问是相通的,一定有相通之处的。
9、概括下来就三点。第一是:知识技能目标粉末化是可操作的。第二:就是要进入思维世界,在自己大脑里面去琢磨那些知识和技能,这是你随时随地都可以做的,思维的属性就是超越时空的,不受时间空间局限的,要认识到它的本性,然后就可以高效利用自己的思维了。第三:就是一个重要的理念,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你不要把他们割裂开来,更不要把他们对立起来,而是要高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