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很多老师会将观课议课与传统的听评课活动混为一谈,对案例的撰写不甚理解,今日读陈大伟老师的《观课议课课程建设》一书中此节,陈老师将观课议课与案例研究有机融合,既讲明了观课议课与传统听评课的不同,又将教学案例的撰写讲得深入浅出,很值得借鉴。
观课议课运用了多种教育研究的方法:整体上可以说是行动研究;观课时要采用调查方法;提供课堂信息时用的是叙事方法;观课议课实践还贯穿了案例研究。
观课议课中的案例研究包括两部分:“观”是选取、组织有讨论价值的教学案例;“议”是对选取的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是对案例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发展变化的可能性进行研究和讨论。
(一)在观课中组织案例
案例的重点在于学生的学,组织案例时要注意收集、整理有关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信息。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不仅要求观课者坐在学生身边,和学生建立信任关系,而且要求观课者充分读懂他们的学习活动——必须读懂看起来单纯的事件背后隐藏的复杂性。
从结构看,案例主要有两个要素:一是发生在一定时空背景下的典型的真实事例,二是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教学案例就是蕴涵着需要讨论、值得讨论的问题或困惑的教学故事。好的教学案例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对事例的描述具体,有过程,有变化,情节完整;二是问题具有典型性,问题的解决思路开放,有研究和讨论的价值。
撰写时需要一是把冗杂的课堂信息整合成教学故事,比如:起因、经过和结果都要完备,注意重点细节的凸显和无关细节的删减,二是要使故事具有讨论价值,教学故事“用句号结束”,教学案例则“则用问题引起讨论和对话”。
(二)在议课中研究案例
一般流程为:
1. 由观课教师描述蕴涵困惑的教学故事,使议课建立在真实的故事和情境基础上。
2. 听取授课教师对故事中的困惑和问题的思考和理解。
3. 听取案例提供者的意见和看法。
4. 议课参与者各自发表看法,并相互质询,共同讨论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