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无法理解一些工作强人的境遇,他们是如何顶着来自身心和工作上的压力同时高质量地的完成工作任务,一方面是个人精力的充沛,另外一方面是对工作的热爱等因素促成他们成为了行业中的佼佼者、成功者。
本周双休日,总算是安静地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安安静静的陪陪家人,做做家务,因为有充足的睡眠,没有琐碎的来自外来的工作命令,一切都是主动的去完成必要的工作任务,所以感觉生活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和谐,因为“双减”,孩子也暂时性没有去线下的英语培训上课,自己也是如此,“双减”政策加之本次上饶这边的铅山县的突发疫情,让生活的脚步顿然缓下来,自己和孩子得到暂时性的休息,何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样的日子十分难得,自然安安静静的双休,让困顿的心灵修养生息,实在是舒服。生活理应如此,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瓜落熟地。过于追求反而会适得其反,一切适应的生活才是生活的真谛,拔苗助长就是违法规律。“双减”政策正是居于此应运而生,大家急功近利地搞教育,形成了教育焦虑感,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最后都是不利的,也是没有核心竞争力。从某种程度讲,没有健康和扎实的基础教育,就没有健康的国民教育。网红校长唐江澎在两会上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要注重培养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 。”彻底触动了全国人民内心深处对教育的认知,这是一种向往更是一种期待。为什么这段话会火,现实中囿于竞争,人们面对分数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最终是无疾而终。
有关这个问题,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也曾一针见血指出过,全社会都在拼命提高分数,这不是教育应有的样子,令人汗颜。当然现实中,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也感觉无奈。“双减”政策的出台,就是顺应民意,顺应规律,回归教育主体,让师生成为本来的模样。
难得的周末,让我再次反思到过往的工作状态是如此的被动。伟人早就讲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感觉有些时候就是疲于应付,因为不是不想干,实在身心疲惫,当然也包括工作上没有期待感,纯粹是现实所迫,我想说,这样的人生是悲哀的,这样的工作时间我延续了很多年。
看来,于工作和学习,适当地让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大脑才能释放积极的信号源,才能不断有效地激发我们工作的热情,唯有此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工作高峰,而不是屈于外在的应付,那样是做不好工作。也是这种说法是比较抽象,从本心出发,应该是如此。
新网师的导师郝晓东每日推送的的#早安/新网师,瞧见这些文字,你会感觉到一种静静的力量,发乎内心深处的使命感发出的文字,冷不丁会让学习者心生怯感,因为给人感觉思想境界似乎太高了。但这确实是人生工作学习的正确的打开模式,只有不断地深入思考,才能产生有存在感的文字,有温度的文字,发人深省的文字,唯有此,我们的教育行动才有执行力,至少我在此感觉到了这股力量。
在我看来,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适当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是至关重要,如果一个人的发展仅仅是从内部出发,强制性的学习也是不持久的,必须要有来自外部力量的理论和实践引导,才能不断挖掘出新的人生。一线教师这样的外出交流和培训是极其难得的,有的也是生硬的任务培训,故事起不到任何促进效果。如有高端的学习机会定要格外珍惜,这是难得的拓展视野和提升的机遇,有可能会有真知灼见的智慧碰撞。另外一方面是对工作的热爱,抱有强烈的工作期待感是排在第一位,这是个人成长不断奋进的目标和动力,是激励自我前行的源泉,这么多年,我是深有感触,工作的前方必须要有感召力,有存在感,才能更好的发现和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浑浑噩噩的工作,“被动性”的工作而没有“主动性”创造工作,注定是平庸的一生,往高一层的概念来讲,就是没有理想和信念,没有精神之钙,这样的工作始终是空洞的。朱永新老师曾提出,我们教师要做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人。一语中的指出了教师成长的核心。
再来看这些观点,来自郝晓东博士的分享:学习,不是被动听、被动看,不是被动将所谓专家的知识灌输到自己大脑中,而是激活主体性,主动思考、主动求知、主动对话。学习贵在对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话,会激活思维,引发反思,觉察偏见,增长新知。互联网精神之一就是“分享”,只有每个人都乐意分享,都贡献一点“食材”,才能熬制出鲜美的“石头汤”。新网师是一个专业学习共同体,就是希望汇聚尺码相同者,共同构筑一个专业交往的平台,共同营造一个超越空间的场域,共同创建一个自由、平等交流的精神家园。否则,“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或只有一两个人“独唱”,学员群的意义就大大减弱。
名师、名校长与普通教师、校长的区别是什么?如果把教育分为“怎么做”“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普通教师、校长侧重关注“怎么做”。名师、名校长应既精通“教育怎么做”,也深谙“教育是什么”和“教育应该是什么”。这三点分别涉及教育实践、教育科学和教育哲学。教育实践关注操作的方法、策略、路径和模式;教育科学关注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教育哲学,关注教育的价值,即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规范的,什么是不规范的。
这个宁静的周末,因为身心的放松和精神的惬意,更因为与“新网师”美好的遇见,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对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必须是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渴望,主动担当,顺势而为,尽早规划,才有可能在教育这块“自留地”收获出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