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重点进行了语文月考试卷的讲评与分析。这次考试清晰地暴露了学生当前学习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最突出的问题是审题意识和语境应用能力严重不足,典型如第一题,明确要求“向DeepSeek提问”,考查的是在特定情境下组织提问语言的能力,但不少学生却完全偏离核心指令,答成了堆砌“孝言孝语”的句子。这反映出学生未能抓住题干关键词(特别是动词“提问”)和设定的对象情境,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精细化审题训练和真实语境表达任务的设置亟待加强。
其次,基础字词根基不牢的问题再次显现,题目给出拼音要求写汉字,特别是给出汉字写拼音,部分学生无法正确完成,说明拼音回生或掌握不牢固。
第三,古诗文学习普遍停留在机械记忆层面。学生默写诗句正确率高,但一旦考查诗句蕴含的情感或思想,失分严重,表现为答非所问或空泛笼统。
最后,阅读理解能力整体有待提升,体现在信息筛选不全、概括不准、句意理解不清、作用分析不明、开放题表达空泛等方面。这源于学生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如定位、勾画)、对文本结构手法不敏感,以及答题思路模糊、语言组织欠规范。
针对这些问题,后续教学将重点调整:一是强化审题专项训练,突出关键词解读和真实语境表达;二是利用碎片时间趣味化巩固拼音字词基础;三是转变古诗文教学重心,由记忆转向深度理解与共情,紧扣意象与情感纽带;四是系统提升阅读能力,教授阅读策略(预测、批注、概括等),加强文本细读,强调答案的条理性、准确性和文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