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老师说,欺凌存在的唯一原因是“行得通”。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可能被攻击,但是在有的人身上行得通,在有的人身上行不通。当他发现在你身上行不通的时候,他就不再玩这个游戏了。而如果你反应很大,总是哭哭啼啼,总是找老师,总是生气、发飙、一点就着,欺凌者会觉得“这个人太好玩了,以后就搞他”,所以你会成为欺凌的对象。
社交当中的相互性和黄金法则很重要,这是基本的心理学规则。我们说之前的校园反霸凌浪潮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就是因为它忽视了最基本的心理学的原理。最基本的心理学原理中有一个相互性原理,就是你希望我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我。如果你把我当朋友,我就更容易把你当朋友;而如果你把我当敌人,我就更容易把你当敌人,这个叫相互性。
黄金法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一个人把你当敌人,而你把他当朋友,这个就会造成对方的认知失调:我本来是过来欺负你的,结果你对我这么好,你还夸奖我,要么我得调整我的认知,要么我得调整我的行为。因为这两者不可能不一样,不一样会让他很难受。“我的敌人为什么对我这么好?”这会让他很难受,所以就会产生调整。
言论自由,观点自由,别人愿意说什么是别人的事。书里有一个小男孩跟作者讲:“不行,我不想让他们这样说我!我很生气!我要制止他们!他们凭什么这样说我?”作者说:“那好吧,我说太阳是绿色的。”小男孩说:“太阳不是绿色的!”“太阳就是绿色的,我就认为太阳是绿色的,怎么着吧,你叫警察来抓我!”
小男孩意识到:如果对方是个傻瓜,他非得说太阳是绿色的,你一点儿办法都没有。所以当对方嘴里说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轻佻的、傻瓜一样的话的时候,你是没法纠正他的。因为他就是喜欢说这样的话,你有什么办法呢?所以这条原则很重要,叫言论自由。你爱怎么说就怎么说,那是你的事,因为我没法改变你,我只能改变我自己。
再一个,思想没有遥控器。我们没法控制别人的思想,我们没法摁住暂停键说:“不许说!”做不到,所以别人愿意怎么说就怎么说。“你可以这样说。”
心理韧性很重要,心理韧性是我们的心理可以超越语言,我们可以不被语言控制,这就具备了心理韧性。“我们可以超越语言对情绪的影响。我们可以下决心让那些语言无法伤害我们,语言只能拥有我们所赋予它们的权利。”请注意,这个不是忽略,不是“鸵鸟战术”。比如别人说你坏话的时候,你假装听不见,实际上心里气得要死,这个叫鸵鸟战术。而当你的认知超越了他们说的话,就会觉得“好可笑,他们说这些东西真逗”。当你的认知水平提高了以后,就是超越,而不是忽略。
这一点大家一定注意了,就像我平时喜欢和别人讲的“心力”,当一个人的心有了力量,许多让人生气的话或事,在你看来就很好笑。
这样的人遇到欺凌,内心会想:“我今天很开心,即使你讨厌我,我也要很开心,因为我选择了开心。不能因为有几个人讨厌我,我就不开心。”这就是超越了语言的限制,这叫心理韧性。
我们要帮助孩子从小培养这种韧性,当然前提是我们大人得懂。如果连大人都没有心理韧性,拎着板砖就去跟人拼了,那你很难帮孩子建立这个东西。
最终的目标是我们要获得真正的力量。真正的力量是不要表现出力量。一个人整天耀武扬威地在你面前拿着个哑铃练肌肉,那肯定是还没练好。真正的武林高手就是坐在那儿吃蚕豆,不表现,允许一切发生,他不会找事打架。这些人才具备真正的力量。
怎么样才能教会孩子做到这些呢?《破解欺凌的游戏》这本书教大家必须进行角色扮演。如果你把孩子叫来,说“孩子,你应该这样做”“孩子,你应该那样做”“孩子,你应该这样说”“孩子,你应该那样说”……没有用,孩子学不会。必须进行角色扮演,要用“输”和“赢”这样的词。小孩子最喜欢干啥?玩游戏啊。所以咱们来玩个游戏,看谁输谁赢。(待续)